关注员工需求

Publish Time: 2011-08-08     Views: 765     Source: 《世界经理人》杂志     Author:
Description: 员工是组织的核心资产。要引进并留住最能干的员工,领导者们需要去了解他们的个人愿望和需求。工作满意度是除薪酬以外能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的最关键因素。......
  员工是组织的核心资产。要引进并留住最能干的员工,领导者们需要去了解他们的个人愿望和需求。工作满意度是除薪酬以外能激励员工努力工作的最关键因素。另外,员工都希望获得成长与发展的机会,比如被公司派去接受培训,还有就是一些非传统意义上的福利,例如幼儿保育、参加健康保障计划等。最重要的是,员工希望获得授权以自主决断一些事情,希望自己做出的贡献能够得到组织的肯定与认同。 

  通过有效的沟通,企业就能了解员工的需求;通过精挑细选,企业就有机会获得理想的人才。让员工人尽其才,通过真诚的沟通来抚平他们的焦虑,这些方式都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利润和生产力的最大化。 

  无论在什么企业,员工都是最重要的因素,甚至可以说是最重要的资产。关注他们,给他们授权,企业将大有收获。而要实现有效的放权,就要求组织注意消除拦在领导层与基层员工之间的层层壁垒。 

  如果领导者能学会辨识员工的知识、专长和能力,并使他们个个都有用武之地,你就会看到企业的文化以及员工的态度及行为都将发生积极的转变。给员工提供培训和发展的机会,帮助他们理解自己的工作是如何与组织的愿景及使命联系起来的,你就可以创造出一个致力于组织成功的员工团队。此外,要维持领导者和员工之间的有益平衡,战略沟通必不可少。但不幸的是,企业并没有持续重视信息的传递和接收。 

  工作保障和择优录用 

  如果员工感觉自己所处的工作环境并不稳定,那么他的工作效率以及对组织的忠诚度都不会太高。当员工感到他们所处的环境充满变数时,他们可能耗费无数工时去揣测管理层会做哪些发展规划。为了换取就业保障,很多员工都接受或者可能会接受减薪。在评估自己提供的待遇是否具有竞争力时,企业需要认识到工作稳定对员工的价值,并将其作为全面薪酬体系的一个要素整合进来。 

  比起初级员工,事业处于发展中期的员工更需要工作保障。当个人生活开始发生变化之时,他们往往会在工作环境中寻求安全感。如果企业能给员工提供一份事业而不仅是一份工作,不失为推销它们自己的一个主要卖点。 

  另一个经常被多数领导者忽视的秘方是反馈的重要性。无论员工业绩好坏与否,他们都需要有人提供建设性意见。如果上级回避提出建设性的批评意见,将来很可能会出现令人遗憾的突发事件。如果有机会对自己的业绩表现进行修正,而不是被辞退信搞得措手不及,员工就会对这儿的工作保障有更正面的感受。 

  薪资是一个吸引因素,但是一旦员工入了职,就会对组织的道德规范产生兴趣,也会更关心他们所做工作的长久性以及重要性。所以,企业一定要预计并参与到员工的这一转变中去。 

  除了工作保障,招聘过程中的精挑细选也是至关重要的。对候选人进行反复面试,评估他们是否能适应企业的文化,要比评估那些可学、可教的技能要重要得多。培养一个员工的团队意识,要比教他如何使用某种特定的操作系统、软件或是设备困难得多。严格的选录过程也会让最终入选者更重视自己的职位,因为,如果在这样的竞争过程中最终被选上,其成就感不可言喻。从管理的角度看,精心选聘可以更容易地帮助企业那些需要独特定位或者专才的特殊职位找到合适的人选。 

  给员工授权 

  授权给员工可以让员工感受到自我的价值,证明管理层重视他们的决策能力。授权的关键在于企业要消除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可见壁垒:大写字间将领导者和员工分隔开来,管理层西装革履而员工身着商务便装。这些在无意间就制造了工作环境里的压抑感。 

  企业领导者们必须真正做到平易近人,展现出他们对员工的信任。允许一线监管人员当场做决定,而不需通过层层管理架构提出请示,这是消弭领导层与员工之间壁垒的进一步举措。例如,当一线督导人员发现有员工为了帮助某个顾客而越权操作,那么他应该有权允许这个员工提前一小时下班,以此作为奖励,这样做体现的是自然而真诚的赞赏。 

  因为能更明确地看到自己的直接参与可以帮助组织完成任务,得到授权的员工觉得自己可以管理管理,因此也不需太多监管。这就意味着管理相同数目的员工所需的管理者更少,从而缩减了花费相应的管理开支。 

  如果员工只需最低程度的监管,组织的管理层就可以腾出时间来规划长期目标,关注产值增长。确保员工了解组织的愿景,明确他们在帮助实现这一愿景中所发挥的作用,能够加强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相应地也会提高其忠诚度。 

  在员工看到他们的贡献和表现与组织目标紧密相联后,他们就会更加积极地工作,以帮助实现这些目标。对企业来说,放权给员工看上去好像有风险,因为它们不太确定员工有了更多权力后会如何运用。管理者时常也会产生疑问,员工是否真地会关心组织的最佳利益,是否能够相信他们会采取负责任的行动。 

  其实有个办法能帮助消除这一顾虑,即提供培训,并通过沟通确保员工充分了解他们在组织架构下的权限。换言之,通过清楚、明确地告知员工他们有多少权限,应该在何种情况下使用这些权限,就可以规范员工的职务角色了。  [NextPage]
  沟通圈 

  尽管在各种情境下都能进行沟通,但最有效的沟通方式还是面对面。重要的是你得记住,一定要站起身来和员工或者同事进行交谈,这样才能被人接受。 

  通过各种沟通方式来展现良好风度也很重要。在语音留言、电子邮件以及即时信息成为商业世界中重要沟通形式的时代,我们要记得一句老话,人们只有听出你声音中的笑意,才会报以同样的笑意。除此之外,由于今天我们所能接触到的一切技术方式,我们可能发现就连与坐在身旁的人沟通,我们也是以电子邮件的形式进行。千万别忘了,接收你信息的是一个大活人!还有,当你与员工进行沟通时,要确保你能够清晰地传达信息。 

  卓越的领导者会使用能够让员工觉得自己有价值、受到鼓励与尊重的语言。以下是一个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模型: 

  1.融入用语 :使用“我们”以及“团队成员们”这样的词汇,让员工有主人翁的感觉,而不是觉得被控制。领导者要避免使用像“下属”这样让人丧气的词语。 

  2.授权用语 :用可实现的目标替代截止日期,使用鼓励的措辞。你的用词要展现出你深信员工具有实现目标的能力,例如,“我相信你能超额完成这次任务。” 

  3.成功用语 :将员工的成功与胜利相联系。祝贺他取得的成就,而不要总是责难失败的尝试。重要的是,确保你说出来的话所表达的意思和你的肢体语言所传达出的意思是一致的。55%的沟通技巧都是从肢体语言中体现出来的。我们通过手势、习惯姿态以及表情所传达出的东西要远远超过通过言辞所表达的内容。全神贯注于你的沟通对象是十分重要的。为了表示你非常专注于与他的对话,并且真诚地希望了解他的想法,眼神接触非常有用。 

  另外,在缩略语变得非常普遍的时代,我们仍然需要确保沟通用语是以适当的措辞和语法出现的。如果用错地方,行话也一样会造成误解。针对特定人群选择适当的用语是很重要的。即便是与客户和同事进行最轻松的沟通,也要展现出专业精神和对细节的关注。 

  薪资和培训 

  把员工薪资与企业业绩挂钩,即允许员工分享组织的盈利,将帮助他们认清自己的绩效表现与薪酬之间的关联。这将有效加深员工对客户服务重要性的认知,因为他们懂得,任何导致企业收入受损的行为(例如由于销售代理不做出回应而丢掉客户)也会造成他们个人收入上的损失。 

  薪酬的构成要素有很多——例如津贴,还有医疗和退休计划。然而,公司也能通过给员工提供其他好处,比如子女看护、灵活的工作时间以及其他福利计划等来获得巨大成功。 

  当企业以最有利的形式为员工提供培训时,培训就是对员工的一种额外投资,它将为企业带来相当的效益。重要的是要确保员工所接受的培训与组织的使命密切相关,并且对实现组织目标有助益。如果员工所接受的培训在他返回公司后无处可用,那么它就是毫无益处的,反而浪费了生产时间。 

  如果你希望为了要拥有一支能够自我管理、自主决策的员工队伍,除了需要训练他们的技术技能之外,你还要训练他们像领导者那样去思考。给他们机会磨练技能,给他们机会做领导者,你就能培养出更有能力的独立员工,并最终提升他们升职能力,这也进一步展现出组织对员工事业发展的重视。 

  在多个领域交叉培训员工,能拓宽员工的视野,让他们知道自己正在做的工作对组织的其他领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没有得到培训机会的员工则可能士气低落斗志,其工作效率也会降低,不良情绪随之滋生,他们最终会离职。 

  除了与工作职责有关的培训,很多技术领域要求员工具有资格证书。向考取某些证书的员工提供补助,甚至提供助学金以资助其达成教育目标,这些举措能够帮助企业培养出高技能的劳动力。这些人会给组织带回并实施很多创新观念。 

  今天,工作保障已经成为评估企业工作环境优劣的第一要素。从技术上来看,高技能的员工并不是所有组织都真正急需的,企业文化和团队凝聚力才是更受关注的要素。在招聘员工时精心挑选既有助于企业找到适合组织文化的员工,又能够帮助它们找出那些具有职位所需技术能力的人。另外,薪资和津贴非常重要,因为员工依赖这些维持生计,而发展与培训机能让员工获得成长。 

  作为领导者和员工分享愿望与目标的表达形式,沟通一直都是整个分享过程的基石。自我激励型的员工能够帮助管理层摆脱那些细节性的东西,转而关注于更宏观的图景,从而显著提升组织的效能,促使其利润实现最大化。企业要记住,如果你给那些满意且忠诚的员工授权,并告知他们相应的信息,他们就会更高效地工作,并为组织的最佳利益而奋斗。 

  领导者们要试着平时就对员工的需求进行微调,而要避免突然进行剧烈改变。高效的领导者要能感应到下属的顾虑和感受,要能利用好员工的才智,要能有效地将他们与组织的使命关联起来。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小空间省出多功能 现代简约风格小户型设计

      大而宽敞、采光明亮的开放型空间让舒适感得到了极大展现,两个功能区不同的地面处理不仅满足了实际实用的需求,同时也为单调的空间进行了点缀。原木质地的地面,线条简洁的家具,让整个空间散发出柔和的简约风情。

    小空间省出多功能 现代简约风格小户型设计

      从色彩搭配的角度,此空间中唯有“灰、白”两色,却完全没有单调乏味之感。这是因为空间中所选用的家具和饰品都充满了设计感,比如墙上的装饰画、满眼的简约线条、让空间充满了内在的律动感。

    小空间省出多功能 现代简约风格小户型设计

      告别了“华而不实”的装修理论,在这个灰白色调的客厅里,取而代之的是整个空间的通透、舒适以及与功能性的相结合。浅灰色的L型沙发坐落于客厅一角,搭配金属感的茶几和白色地毯,将对比色的经典呈现出来。加上黑色皮质的休闲椅,在这里显得非常独到。

    小空间省出多功能 现代简约风格小户型设计

      原本附属于客厅的部分,被开放型的书架分割成了进门处的玄关。具有收纳功能的书架隔墙不仅能让小空间里的功能区划分变得条理清晰,也是无形中增加了空间的储物量。安装于此处的射灯和镜面则提升了玄关处的亮度,保证了空间分割后的实用性。

    小空间省出多功能 现代简约风格小户型设计

      中性色彩的客厅空间里,没有任何一件家具和饰品能给你一种惊艳的美感,然而当它们整体搭配在一起时却显得时尚感十足。比如沙发上放置的彩条纹靠包就能为空间增添上几分活力,这种种的点睛手笔就是最好的说明。

    小空间省出多功能 现代简约风格小户型设计

      黑白色调的餐厨区很难与压抑进行抗衡,而搭配上透明材料的餐椅来打破这一僵局,多姿多彩的椅子能把重心转移。清凉的餐厅布置带给家十分的透明美感和清爽,让食欲不减,享受别具风味的用餐好心情。

    View
  • 网络营销是把“双刃剑” 家居业需慎重操作网络营销是把“双刃剑” 家居业需慎重操作

      从线上召集客流实现线下团购、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网络交易,直到日前受到热捧的微博,网络成为了在门店、展厅之外的重要营销阵地。特别是到了销售淡季,为了让消费者顺利签单,利用网络实现营销日渐成为了家居企业的新选择。

      家居企业网络营销升温

      当传统的营销方式日渐乏力时,网络成为了家居企业营销的利器。先后兴起的网购团购集采、商家自己建立电子商务平台、专业综合性家居电子商务平台再到热闹的微博营销,通过网络,家居营销变得越来越快捷。甚至微博上一条几十字的消息都有望带动客流、提升销售。

      通过网络营销,可以快速响应消费者的要求,让消费者得到完善的用户体验,但其营销信息缺乏信任感

      尚品宅配、L&D瓷砖、曲美家具、TATA木门等知名品牌已经尝到了网络的甜头;一些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也印证了家居网络营销的巨大号召力。近一两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居企业搭上了微博的顺风车,通过评论和转发,网络营销的威力在140字之内逐日显现和放大。

      对于网络营销在家居行业的急速升温,科宝博洛尼新媒体运营中心总监王雷分析称,网络的瞬间传播速度以及互动性,在企业传播层面而言具有非常大的优势。通过网络,企业形象得以迅速推广,促销信息可以及时发布,还可以借由网络来与消费者及时沟通,快速响应消费者的要求来进行整改,让受众得到更完善的用户体验。

      网络营销是“双刃剑”

      数据显示,网购消费人群中,80%以上为23岁至35岁的年轻人,而这个群体不管是在线上网购市场还是线下实体市场,都是家居建材消费的中坚力量。当家居企业的营销大战在网络平台打响后,业内人士指出,网络营销同样是一把“双刃剑”。

      闽龙陶瓷总部基地电子商务总监岳鹏认为,企业的正面形象可以借由网络得以放大,而负面信息同样可以在网络中迅速扩散,特别是关乎产品质量和服务的负面评价,会严重损害企业的品牌形象。在网络炒作中如何提升品牌知名度却不伤害品牌美誉度,是家居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记者了解到,很多消费者在选购一款产品或某个品牌后,都会通过网络来搜索相关信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如果看到很多负面的评价,我一定不会选这个牌子的东西。”

      此外,某些未经核实的虚假信息、频繁出现的广告信息,也让很多家居企业的网络营销被消费者打入冷宫。东方家园家居广场副总经理殷玉新表示,与其把网络当做营销工具,不如将其视为普及家居知识和服务信息的窗口,而如果大量频繁地发布促销信息,难免会让消费者感到反感。

    View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