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客户时紧张,该怎么办?
Detail

见客户时紧张,该怎么办?

Publish Time: 2010-06-17     Views: 15025     Source: 中国创业俱乐部     Author:
Description: 我刚做业务员,每次初次见客户都有些紧张,我应该注意些什么?怎样才可以让自己轻松一点呢? ......
    我刚做业务员,每次初次见客户都有些紧张,我应该注意些什么?怎样才可以让自己轻松一点呢? 

    点评: 

    业务新手见到客户的时候容易紧张,这很正常。我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在拜访前没有做任何的铺垫工作,害怕自己不受欢迎,所以见到客户的时候显得十分拘谨! 

    2、事先没有做任何准备工作,对客户毫不知情,心里没底自然就会紧张! 

    3、对此次拜访期望值过高,惟恐失败,所以紧张! 

    4、有自卑心理,对销售工作没有正确的认识,见到对方老总觉得低人一等,变得胆怯! 

    5、总想说服对方,但是又没有足够的把握,尤其是在见到对方有明显的优势时便自惭形秽,所以发挥失常!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我有几点建议: 

    1、不要贸然拜访,事先最好是有过电话接触,并且是经过对方的认可,这样的会面方不会显得尴尬! 

    2、通过事先的电话或其他方式的联系,尽量多地搜集一些客户的资料,做到有备而战,有针对性地为对方设计产品类型,估算出对方的消费层次,这也是对客户的一种尊重! 

    3、保持平常心态,房子不是一天盖起来的。在客户没有产生足够的兴趣之前,不要想成交的事情,把每一个步骤都做塌实! 

    4、这个社会就是相互服务,缺了谁也不行,对方职务再高,也是象你一样一刀一枪拼出来的,用不着自卑。另外,你是这个行业的专家,他得向咱们请教! 

    5、客户不傻,咱的三寸不烂之舌派不上用场。最好是以一种服务对方的心态来打动对方,这样的工作会好做一些。帮助别人通常是不会紧张的!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谈起喝酒,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过切身体会,"酒文化"也是一个既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现代人在交际过程中,已经越来越多地发现了酒的作用。 

        的确,酒作为一种交际媒介,迎宾送客,聚朋会友,彼此沟通,传递友情,发挥了独到的作用,所以,探索一下酒桌上的"奥妙",有助于你求人交际的成功。 

        1、众欢同乐,切忌私语。 

        大多数酒宴宾客都较多,所以应尽量多谈论一些大部分人能够参与的话题,得到多数人的认同。因为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面不同,所以话题尽量不要太偏,避免唯我独尊,天南海北,神侃无边,出现跑题现象,而忽略了众人。 

        特别是尽量不要与人贴耳小声私语,给别人一种神秘感,往往会产生"就你俩好"的嫉妒心理,影响喝酒的效果。 

        2、瞄准宾主,把握大局 

        大多数洒宴都有一个主题,也就是喝酒的目的工。赴宴时首先应环视一下各位的神态表情,分清主次,不要单纯地为了喝酒而喝酒,而失去交友的好机会,更不要让某些哗众取宠的酒徒搅乱东道主的意思。 

        3、语言得当,诙谐幽默 

        洒桌上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才华、常识、修养和交际风度,有时一句诙谐幽默的语言,会给客人留下很深的印象,使人无形中对你产生好感。所以,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语言得当,诙谐幽默很关键。 

        4、劝酒适度,切莫强求 

        在酒桌上往往会遇到劝酒的现象,有的人总喜欢把酒场当战场,想方设法劝别人多喝几杯,认为不喝到量就是不实在。 

        "以酒论英雄",对酒量大的人还可以,酒量小的就犯难了,有时过分地劝酒,会将原有的朋友感情完全破坏。 

        5、敬酒有序,主次分明 

        敬酒也是一门学问。一般情况下敬酒应以年龄大小、职位高低、宾主身份为序,敬酒前一定要充分考虑好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好使与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一下身份或是留意别人如何称呼,这一点心中要有数,避免出现尴尬或伤感情的局面。 

        敬酒时一定要把握好敬酒的顺序。有求于某位客人在席上时,对他自然要倍加恭敬,但是要注意,如果在场有更高身份或年长的人,则不应只对能帮你忙的人毕恭毕敬,也要先给尊者长者敬酒,不然会使大家都很难为情。 

        6、察言观色,了解人心 

        要想在酒桌上得到大家的赞赏,就必须学会察言观色。因为与人交际,就要了解人心,左右逢源,才能演好酒桌上的角色。 

        7、锋芒渐射,稳坐泰山 

        酒席宴上要看清场合,正确估价自己的实力,不要太冲动,尽量保留一些酒力和说话的分寸,既不让别人小看自己又不要过分地表露自身,选择适当的机会,逐渐放射自己的锋芒,才能稳坐泰山,不致给别人产生"就这点能力"的想法,使大家不敢低估你的实力。
    View
  •     某石材厂新进员工到铺面实习,主要掌握如何与客户交谈,进行价格谈判,形成订单。 

        这位员工实习了将近两个月,已经掌握了基本沟通技巧。 

        最近一段时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 

        新进员工把一种石材卖给客户每平方米320元。对于该石材品种,卖这个价钱基本没有多少利润,一般情况下是绝不允许定这种单的。 

        可是,这位员工还是下这样订单了。 

        于是,主管人员问这位员工:“你是知道底价的,为什么把这种石材卖如此低的价格呢?” 

        这位新进员工是这么解释的:“上一次你不是也定了这样一单这种石材,每平方米就是定320元吗?” 

        主管人员听到这种解释,哭笑不得。 

        是的,不到半个月前,她的确也定了这样一单这种石材,而且就是卖每平方米320元。问题是,为什么卖这样的价钱,新进员工根本不知道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对于石材加工企业,受到石材规格板的限制,可客户需要买的石材规格千差万别。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在固定规格板上取材,必然会有各种尺寸的石材边角料剩余。那么,对于小尺寸的边角料石材,就意味着这种石材基本上以废料处理。如果刚好客户需求的石材尺寸刚好与边角料石材尺寸相吻合,那么,多卖一方板意味着就是多赚一方板的钱。如果卖不掉,又舍不得扔掉,积堆场地也是十分头疼的问题。而且平时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石材加工场地进行调整和管理,其中,最难处理的就是边角料石材。 

        对于一个石材企业,一般而言,在卖石材的时候,都会把浪费的边角料成本部分分担给客户。也就是说,客户其实已经部分为边角料买单了。 

        综上所述,不难想象,边角料为什么能够低于平时价格,有时甚至是进货价或者低于进货价卖掉的根本原因所在。 

        我们再回到文章开头所发生的事情,新近员工在不知情的情况,做出远低于正常价格卖给客户,那么,这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 

        首先,对于普通员工而言,尤其对于新进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如何避免出现这种问题呢?我们经常会说的一句话,那就是希望员工自觉、主动,敢于处理难题。这是没有问题的。 

        可是,我们很多时候,做了事情,还出力不讨好,原因在哪儿?那就是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不是很妥当。 

        “二八法则”在任何时候都适用,也都能够为每个人做好事情,节约时间提供有效的方法。然而,很多人都一般把其理解为服务客户、做好日常绩效管理时才能够用到。其实,在日常工作中也是十分适用的。 

        “二八法则”核心是抓住问题的关键,大部分时间是做好主要的事情。问题是什么是关键?什么是主要事情?很多普通员工,尤其是新进员工,根本不清楚,也不了解。那么,怎样了解呢?除了平时认真观察,用心思考外,还需要掌握一些技巧。
         这种技巧是什么呢?做好平时的常规性工作,一般这种工作都不会出错。会出现问题的地方,一般都是非常规性,尤其异常情况。 
        那么,什么是异常情况呢?平时卖这种石材都是每平方米380~400元,可是,忽然卖到每平方320元,基本和进厂价相差无几。这就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用心思考,就是思考这种异常现象。此时,应该自觉地去追根寻底,而不是凭想象,更不能说别人这么做了,你也可以这么做。那么,如果以此来思考问题,就容易犯错误。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个新员工来到一个做贸易的企业。进公司后,他发觉有一位老员工基本不到外面跑业务,天天上班迟到,而且上班时间都在玩游戏。这位新员工把这种现象向老板反映。老板一开始礼貌性地回复新员工。可这位新员工还是不断地反映,老板后来也就根本不理这位新员工。这位新员工觉得这个公司怎么会这样,就把这个情况向老员工发牢骚。老员工用神秘地口气说:“年轻人,你还嫩着很!你可知道,整天打游戏的老员工,可是我们市某位局长的侄儿子。就是他,每年给我们企业拉到的业务量可是占到一大半!” 

        新员工听后,才恍然大悟。 

        也就是说,公司任何一种异常现象,背后都是需要我们值得关注的。用心做事,从小的方面而言,是关注细节,从大的方面讲,就是抓住关键,尤其抓住你觉得日常工作中一些异常现象。不要用简单的逻辑推理,主管你可以做,我为什么不可以做?别人上班可以打游戏,为什么我不可以?那么,个人可能就会陷入危机,犯各种错误。 

        那么,对于管理人员而言?你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作为主管,我们能够把这种责任完全责怪自己的下属。这也并非完全都是下属的责任。原因是,你教导了下属了吗?当对员工进行正常教育的时候,是否对异常现象进行特别教育呢?如果没有做到,这不能完全责怪下属。毕竟,每个人对处理不同事情的能力是不相同的。然而,我们很多主管都有一种简单的思维方式,那就是自己摸索,自己成长,因为他们自己就是这样成长了。如果都是以这种方式管理下属,需要付出很多“学习成本”的。员工要成长,就需要学习。学习有很多种,成本最低的是员工自身学习能力很强,其次是师傅教徒弟,第三种就是自己在日常摸索中学习成长。然而,很多时候,依靠日常学习成长,就需要付出代价的。
    View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