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偷学巴菲特的五种习惯
Detail

偷学巴菲特的五种习惯

Publish Time: 2016-05-07     Views: 7667     Source: 财富中文网     Author:
Description: 这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大量阅读,坚持偶尔运动,还弹四弦小吉他。......

  这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大量阅读,坚持偶尔运动,还弹四弦小吉他。

  每当奥马哈先知开坛设讲,众人就赶去朝圣。事实上,每年有数千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涌向内布拉斯加州小城奥马哈,听巴菲特讲投资。
  当今世界能受得起如此顶礼膜拜的商业领袖当然非巴菲特莫属。他几乎每活10年身家就会涨个一两倍,现在已经达到670亿美元。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价呢?呵呵,一股191396美元,在美国随便哪个州都够买套房子。
  巴菲特,快教教我们成功秘诀吧!
  讲述巴菲特如何积累财富的书不计其数(在亚马逊网站上,搜索他的名字出来的结果几乎有20页)。在股票资讯网站The Motley Fool、《华尔街日报》网站和财经科技新闻网站Business Insider上,关于巴菲特的文章可能数以千计。
  不过,介绍他工作之余做什么的文章并不多。
  也难怪,当下流行的职场文化就是努力拼杀的工作狂们天天熬夜加班,所以对读者来说巴菲特工作的状态要比居家爱好更有价值。不过,巴菲特看待管理、投资和赚大钱这么从容淡定,主要归结于他在工作和生活之间令人羡慕的平衡。
  以下是沃伦•巴菲特的五项日常活动,我们可以借鉴:
  1. 500页的阅读量
  一次,有人问他怎么变得更聪明,股神拿起一叠文件说:“每天都读500页的东西,有这么厚。知识就是这么积累起来的,就像复利。”
  巴菲特估计,他每天要花80%的时间阅读,工作时读财报、报刊和报告,在家读报纸和书籍。我们当中有些人一年也读不了这么多。
  “和商界大多数人相比,我读的和想的多一些,冲动决定少一些。”有道理,阅读质量越高,得到的信息就越多,就越不容易冲动。
  2. 做些运动
  巴菲特曾说过,保持年轻状态的秘密就是“像个六岁小孩一样吃东西”,其中包括每天最多喝五罐可乐。他承认:“我的四分之一都是可口可乐。”(他持有价值160亿美元的可口可乐股票,这么说还真没啥错。)85岁的巴菲特还喜欢享用汉堡、牛排、炸薯饼和冰激凌苏打。
  2007年,77岁的巴菲特曾透露,医生给了他两个选择,“要么吃得健康些,要么运动”。巴菲特选了运动,“两害相权取其轻”。生活上的这个小小改变一定起了作用。2015年巴菲特战胜了前列腺癌,如今看上去依然快乐而健康。
  3. 心存感激,不浪费
  追随着偶像查克•菲尼(菲尼秘密捐出了所有财产)的脚步,巴菲特已成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家之一。几十位亿万富翁在他的裸捐承诺书上签了字,其中包括承诺将一半的资产净值用于慈善事业的比尔•盖茨。巴菲特的承诺是捐出生前99%的财富。
  “如果成为人群中最幸运的1%,你对别人就有义务,应该多想想另外的99%。”
  巴菲特还以节俭著称。他至今仍住在1958年花3.15万美元买来的房子里(讽刺的是,现在想住他旁边要花很多钱)。他还喜欢邀请到奥马哈拜访他的投资者去麦当劳吃午餐。
  4. 玩需要耐心的游戏
  和查克•菲尼一样,巴菲特承认管理自己日益增长的财富就像是玩游戏。这并不奇怪。巴菲特很喜欢游戏,经常为了更好地看清投资规律玩金融类“心理游戏”。
  他还喜欢通过打桥牌保持头脑敏锐(和大富翁一样,桥牌是出了名的费时间)。巴菲特实在太喜欢打桥牌了,有时人们会看到他在奥马哈的一条购物街上花七美元跟退休的人打桥牌。
  巴菲特表示:“打桥牌是锻炼智力最好的方法。每过10分钟场上形势都不一样……桥牌的精髓就是权衡输赢几率,每时每刻都在计算。”
  5. 有一个纯粹为了找乐的爱好
  对一周经常工作100多个小时的华尔街分析师来说,自然无暇顾及爱好这种俗物。但巴菲特就有爱好。信不信由你,他的四弦小吉他弹得相当好。他甚至还自己写歌。YouTube上就有他唱可口可乐歌曲以及跟邦•乔维二重奏的视频。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即使是在同一个文化区域内,因为地域、风俗等的不同,不同区域内的木雕造像也呈现出了不同的风格。以下所谈的是以佛教造像为主,但是因为家具造像与佛教造像同属古时所谓的“小木作”,所以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以下是根据收藏实践和研究总结出的木雕造像各主流地区的风格特点。
    闽工:刀工细腻, 擅用生动姿态表现人物  
    闽工造像无论艺术造诣还是漆质用料的精美度,都是南方造像中极好的。据说古时,在京做官的一些福建人,请宫廷造像师在当地雕刻佛像,于是南派和北派就在此地切磋交融,取长补短,形成独有的闽工特色。
    因为制作造像之风的兴旺,也使福建不同的区域产生不同的流派,每个流派从制作工艺的步骤和用漆用料都有所不同,其中较闻名的是沙县工艺和永春工艺两个流派,而沙县工则是闽工之最。
    闽工造像拥有南方的精细又不失北方的神韵,种类多样,题材甚广,每尊的表现方式都有独到之处,甚少雷同,即便是在某些程式化的造像中也不乏独特的创意和想象,其中观音造型的创作最多,呈现出来的造型很有艺术美感。
    闽工造像刀工细腻而不显繁琐,且注重人体比例的合理性,擅于用生动的姿态来表现人物。
    精美的闽工造像常见的漆线雕花边工艺也是一大特点,这些漆线雕以各种花卉图案和卷草纹,与流畅的衣纹完美结合,以精细的工艺表现出造像的神韵。  
    江浙工:开脸俊美,人才辈出,精品迭出

      江浙工佛像开脸一般比较甜美、脸庞丰腴,显得比较年轻,但稍欠多样性。躯体部分用衣纹线条层次感来显示工艺的精湛,华丽非常。皮壳打磨较好,漆质用料上乘,多喜外上金漆内披朱红大漆,立像比较多见,也许是因为立姿能为这种表现手法提供更多的发挥空间。  
      江浙造像工艺从古至今历来有名,这也是因为宋元明清以来江浙地区经济富饶,推崇宗教,大兴寺庙,因而不乏精品。明清时期,江浙地区佛教尤其兴盛,至今还有不少寺庙的老造像保存下来,比如杭州灵隐寺、苏州西园寺。因为其作品精湛、人才辈出,宫廷的汉传造像师中就有一支来自江浙。
    杭州灵隐寺所藏韦驮像负有盛名,是典型的江浙一带工艺。韦驮开相比其他地区更俊美,富有亲和力,铠甲雕刻细致规整,注重盔甲的力度和衣纹柔美的结合。  
    京工:宫廷风格, 艺术造诣观赏价值颇高  
    众所周知,宫廷造像以铜造像为多,相比之下,木造像的塑造仍有其材质上先天的优势,雕刻师的雕刻手法以及对造像身躯和衣褶线条细节的表达可以不受铸造工艺的限制,显得格外灵动流畅,使作者的艺术水平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京工造像呈现多元化风格,总的分为汉传和汉藏结合两个体系。从元代开始,宫廷就有邀请尼泊尔工匠来制作佛像的范例,洪武时期有短暂的中断,永宣大力盛行,直到清代。因此几个朝代的交汇融合使宫廷造像吸取了尼泊尔造像的风格。我国西藏、蒙古造像身段优美,加上汉传造像的内敛、神圣气质,进而形成自己独有的汉藏造像风格。汉传风格则吸收了江浙、福建、山西这几个地区的工艺特点,取其精华融合于一体。
    总之,京工造像比较规整,造型变化不多,这与宫廷有着严格的佛像制式有关,且比例和身躯的处理协调到位,开相庄严肃穆,衣褶线条繁复且如身穿丝绸般流畅柔软,艺术造诣和观赏价值颇高。  
      山西工:简约朴素,造型不多变,有章可循

      山西工是木雕造像的鼻祖,北方造像的代表。如中外的某些顶尖博物馆所藏宋代水月观音就是产自山西。现在的造像馆有“无宋木不成馆”一说,“宋木”就是指山西的宋代木造像。当时很多皇家寺庙建于山西,佛教非常盛行,而宋代推崇用木质雕刻佛像,所以木造像得到了大力发展,一直延续到元明清各代。
    山西造像现在能见到的多为明代,元或以前的造像存世不多。整体上说,造型不多变,有章可循。造像开脸大气,表情庄严肃穆,线条简约朴素,刀法有力,注重以简练的线条来表现,留给鉴赏者以更广阔的艺术想象空间。由于该地区气候较干燥的原因,包浆上较显古朴,干净利落,彩绘保存完好者甚少。  
     川湘工:题材多样,贴近生活富有民俗趣味  
    川湘工指四川和湖南造像,是木造像的两大地区。两个地区造像同时融合北方和南方的风格,题材多样,种类丰富,产量较高,工艺水平比起其他派系稍显参差不齐,也因地处内陆,较少与其他地区融合,自成一派系。
    选材比较贴近生活,当地民间百姓多有供奉,很富有民俗趣味。常见不同时期的包浆同时存在,但脱落程度不同,给人一种视觉上的斑驳感,当中也不乏一些精美之作。

    View
  •    如何才能让我保持竞争力,让别人相信我依旧能贡献很多?
      一家电信公司的CEO坐在我对面,向我诉说他和他们公司其它高管是如何被一项颠覆行业的新技术杀得措手不及。“我们没有看到WhatsApp的崛起。”他一边摇头一边说道。
      他想要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能够洞察并理解公司内外的发展状况。他认为这不仅对于现在的工作业绩很重要,对于自己职业生涯未来的成功也有很大影响。“我现在刚过50岁,恐怕下一次我想要换一份工作的时候,人们会觉得我跟不上世界发展的节奏。这已经发生在很多其他人身上。如何才能让我保持竞争力,让别人相信我依旧能贡献很多?”
      他的预感正中靶心。研究表明,一直遵循自己固有思维和行为习惯的领导者,更容易停滞不前、表现不尽如人意,甚至与公司发展脱节。正如谷歌高管领导力培训总监David Peterson所说,“呆在自己的舒适区,对于准备好当前的事务是一种不错的方法,但对于明天来说,却是非常糟糕。”想要持续成功,你必须建立起学习敏捷力。


      “学习敏捷力”是什么?
      学习敏捷力,是一种能够从过往经验中快速持续学习的能力。敏捷的学习者善于把过往经验相互联系起来,并且他们能够放弃那些已经没用的观点或方法。换言之,在需要新的解决方法时,他们能够抛弃旧东西。这样的人倾向于以学习目标为导向,并且愿意尝试新的体验。他们做实验、寻求反馈并且系统性地复盘。
      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方法而获得成长的意愿,是学习敏捷力的基本元素。敏捷的学习者珍视学习过程本身,能从中获得满足,并且激发自己的动力和能力,从具有挑战的发展经验中学习。
      他们往往不会固步自封,而是愿意承担风险。文章开头出现的那位CEO就是不固步自封的代表。2014年10月,在哈佛医学院培训中心IESE商学院举办的领导力论坛上,我们进行了交谈。他向4位刚遇见的高级教练敞开心扉,谈论自己遇到的挑战及担心,询问反馈。不幸的是,许多领导者错失了关键的学习机会,因为他们不愿意质疑自己,也不愿意主动跳出舒适区。
      学习敏捷力也包括对新体验、陌生人和新信息保持开放的心态。这些年来,我在学术会议上遇到过两位高级管理学教授,分别是两个极端。
      A教授对于新创意总是如饥似渴。尽管已经拥有很崇高的学术地位,但他却极有热情。不仅和学术专家,也和研究生、不知名大学的初级研究员交谈,他与各种各样的学者都合作过。他现在已经年过70,但依然元气十足、活力满满,并被认为是所在研究领域中非常活跃的领导者。
      相反,B教授对于自己熟悉圈子之外的学者不怎么感兴趣。他的演讲通常总是重复旧观点,已经很久没有新东西产出了。虽然他学术生涯早年做出了许多重要成就,但他的学习敏捷力低下,已经导致他的名声正在逐渐衰微。他正是陷入了那位CEO想要尽力避免的职业陷阱。
      如何发展“学习敏捷力”?
      发展学习敏捷力,需要识别和改变无意识的日常,如能获得一位教练的帮助则事半功倍。Peterson把职场教练称为“终极定制学习解决方案”,他们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自己的思维是如何工作的,如何才能改进。但即便你没有职场教练,也不必灰心。按照以下步骤自己练习也能增强你的学习敏捷力。
      1.询问反馈
      找一位或者几位和你一起工作的人,只要是能在某个特定任务中观察你的人。告诉他们你期待并珍视他们的反馈,请他们评价一下你的表现如何,下一次该如何提高。要将他们的评价最大化地学习利用,必须注意抑制任何为自己辩解的冲动,这一点很重要。感谢他们的评价,然后自己好好想想能从中学到什么。
      想要降低自己的防御心理,建立一个学习的心态,不妨考虑选一个座右铭。比如Peterson的这一句:“一定会有更好的方法,只是我还没发现。”这句话的力量主要体现在“还没”一词上。
      心理学家Carol Dweck关于成长型心态的一个研究发现,如果你总是抱有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的想法,并且敢于涉足陌生的领域,你就能解放自己的思维,化解对于失败的恐惧,助力成功。
      2.尝试新方法
      为试炼找到新方法,Peterson建议回顾你曾经遇到的一个挑战,然后问自己这些问题,“我能做一件什么事来改变当时的结果?”或“下一次我会做的有何不同?”
      你也可以进行思维试验,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多种可能性。例如,我的一位学生要带领新团队外出团建。她的新团队中汇聚了来自全国的才华横溢的管理者。通过回想分析,她意识到自己困在了一个思维困局中,觉得要想被新团队认可,就必须比他们知道的多。但她是新人,比他们知道的得更多是不可能的。这样的想法只能带给她压力,让她低估自己的可信度。
      她果断放弃了自己必须是这一领域专家的假设,换了个角度把自己打造成为有价值的协调人员。于是,她得以设计并完成了一次会议。在会上这些有才华的高管们交流顺畅,智慧火花自由碰撞。此前,这个团队因缺乏协作而受苦。而这一次活动让他们建立起更好的合作关系。
      3.寻找连接点
      举例来说,Peterson就将自己学习到的红酒知识系统性应用到发展领导力中来。酿造师们通过品尝不同的葡萄酒,对比其不同,并与同行讨论来获得专业品位。借用这些原则,Peterson意识到自己可以通过寻找到各种类型的领导者去培训、比较这些领导者在各个方面的不同,然后和其他专家研讨来延伸自己在领导力发展方面的知识。
      自己尝试这种方法,可以找到一个你擅长但是和工作无关的领域,然后问问自己该如何将你所擅长领域的经验应用到目前的挑战当中。
      4.进行复盘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对工作经验的系统性复盘,可以显著提高学习能力。为了确保持续进步,养成问自己这些问题的习惯:“我从这一次的经验中学到了什么?”“最终结果跟我预想的有何不同?”那些自己应用并鼓励复盘的领导者,不仅自己获益良多,也鼓励其他人意识到复盘在实际情况中的作用。这为整个团队的学习敏捷力打下了基础。
      练习这些策略,可以帮助你最大化从经验中学习到的价值。我们文章中的那位CEO学到了什么?撇开别的不说,他意识到了自己总是就当前的挑战询问那些在自己社交圈内的人,他们倾向于和自己持有相似的观点。因此,他坚持向两位来自其他行业的人士学习,想清楚自己希望从与他们的交谈中学到什么,并且第二天早上就打电话联络他们。

    View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