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具样板清货 谨防“优惠陷阱”
Detail

家具样板清货 谨防“优惠陷阱”

Publish Time: 2011-05-16     Views: 983     Source: 互联网     Author:
Description: 5月份是各家具品牌样板清货或优惠促销最猛烈的时候,因为紧接着就是新品纷纷上市,“旧”的产品必须为新品让出展示空间。走进各卖场,都能看到商家的“样板清货”以及“全场X折”的广告招牌。......

  5月份是各家具品牌样板清货或优惠促销最猛烈的时候,因为紧接着就是新品纷纷上市,“旧”的产品必须为新品让出展示空间。走进各卖场,都能看到商家的“样板清货”以及“全场X折”的广告招牌。但记者发现,不少品牌打着“样板清货”的招牌,销售有些瑕疵的产品;更恶劣的,是商家打着“全场X折”的谎言,标高原价以低折扣忽悠消费者。

  样板便宜很多抵

  记者在家具广场碰到市民王女士一家,她告诉记者,给孩子买了套小面积的二手房,装修完后剩下的钱就不多了,但又不想买品质太差的家具,希望能买到“孩子喜欢,质量不错,价格便宜些的产品”。

  王女士相当精明,知道每年5月份各家具商场都会有各种促销活动,她已经在各大商场奔波了一周,“儿子喜欢现代简约的家具,餐桌椅和茶几都是金属电镀加玻璃的,客厅的布艺沙发和卧室的床,这是大头,在多个品牌间比较了一下,最后挑选了的都是正在清货的样板,沙发原价8000多元样板不到3000元,布艺床加床垫原价近10000元样板4000多元。抵!”交完款的王女士显得特别兴奋,满脸笑容。

  消费者秦先生夫妇也是专门来淘样板的,欧式新古典是他们的心头好。“平时一整套欧式新古典的家具没有几万上十万元拿不下来,太贵,买不起。现在包括床、床头柜、梳妆台、沙发、茶几、餐桌、餐椅的全套家具,不到5万元全部搞定。”秦先生告诉记者,“这种经典款式的板木家具,放在家里20年也不会过时。”

  走访了多个家具卖场,记者发现不少样板确实质量不错,而价格又真的便宜很多,有的甚至低至2折。不止一个品牌的促销员告诉记者,“都亏本在销售。”

  李小姐是购买样板家具的坚定拥趸,其理由有三:首先是便宜;其次是家具是“期货”产品,送到家的与在店里看到的未必一样,还不如买样板看得清楚;三是板式或者烤漆家具有异味,样板一般在店铺里散发了一段时间,相对“环保”。

  挂羊头卖狗肉惊

  5月份本来是家具销售的淡季,但“样板清货”、“打折促销”确实又能为品牌带来人气。有些商家看准消费者心理,干脆浑水摸鱼,将价格提高,再举起“打折促销”的牌子,忽悠消费者。

  消费者程先生则想买一套中式新古典的客厅家具,他告诉记者,他观察了三个卖场的多个品牌,发现有商家明显在欺骗消费者。“一套沙发与配套茶几,原价就是1万多元,但最近开始促销,原价成了4万多元,打3.8折,与原价几乎没有区别。”程先生叹息,“如果不是早就想买,一直关注这几个品牌,还真在3.8折下动了心。”

  记者仔细查看了程先生提到了两个品牌,发现情况确实如此。而且,还不仅仅是这两个品牌,在几家卖场都发现了类似的情况。一个专营美式家具的品牌,将原价6万多元的一套客厅家具突然提价到18万元,然后打3.5折,不远处一家经营欧式田园风格的家具品牌,原价1.38万元的单椅,调价到2万元再6.8折优惠,着实吸引了不少人。

  在一家专卖沙发的店铺,记者看到一款“样板清货”全皮沙发,价格确实有优惠,但椅面的皮已经严重磨损。记者问促销员真皮的“三包”期限是多少?促销员回应,样板不包售后,但可以有偿维修。记者在多家店铺看到,清货的样板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瑕疵。比如烤漆不平、布艺真皮磨损、银箔损坏、油漆刮花等等。

  网友“谁都不傻”却称“样板清货”有很多陷阱。首先是不少样品家具款式陈旧;其次就是大部分样板或多或少存在瑕疵;总之一句话,买的永远没有卖的精,上当受骗时有发生。

  购买样板无“三包”

  一直以来,家具厂商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隔阂,很多促销员对样板的瑕疵并不告知,特别是一些隐性问题,比如软体家具的框架是否存在质量缺陷,消费者看到就看到了,没看到就蒙混过去。按照相关规定,商家的广告宣传已经构成了合同要约内容,必须严格遵守承诺。此外,政府已经出台了《家具买卖合同》示范文本,对家具名称约定的内容十分详细,基本上涵盖了消费者所购家具的各个要素和细节。但现实情况是,家具都没有完善的“三包”规定,更遑论样板家具,基本不会“三包”。所以,业内人士认为,确保信息对称,主要靠商家建立诚信。

  有部分商家在违约责任一项上标示“遵照商场内部规定”的字样,示范文本合同对违约责任进行了明确,避免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受“霸王条款”。合同还明确了市场主办方的责任,包括先行承担赔偿责任等内容。专业人士呼吁以上这些规定一定要落在实处,保障家具市场真正规范健康发展。

  消费者在购买样品前,一定要仔细检查家具,比如外表是否受损、漆面是否脱落、外套是否有污渍、框架和五金件是否完整等,确保功能以及外观符合要求后再付款。另外,如果样品板式家具的螺丝已经松动,就该引起注意。因为,螺丝与刨花板连接力较小,拧的次数多了就会滑脱,很难维修。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家具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复苏,短短20几年,便完成了工业化进程,从手工作坊进入工业化生产。现在,中国已成为家具制造大国和出口大国,发展之快令人欢欣鼓舞。家具专业教育也经历了同样的发展历程,院校多了,学生多了,相应的硕士、博士也从无到有,并且数量在快速攀升。然而在其快速发展之下,其中国家具业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

      1.家具王国缺人才

      中国家具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复苏,短短20几年,便完成了工业化进程,从手工作坊进入工业化生产。现在,中国已成为家具制造大国和出口大国,发展之快令人欢欣鼓舞。家具专业教育也经历了同样的发展历程,院校多了,学生多了,相应的硕士、博士也从无到有,并且数量在快速攀升。然而在培养的质量,满足社会需求的能力和水平上,却差之甚远。即便在数量上也还远远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为什么全国这么大一个市场,5万多家家具企业,500多万从业人员,而专业的研发设计和管理人员才区区几万人?广东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孙亮在一篇文章中披露了这样一组数据:中国家具企业拥有的设计师不到3000人。家具大省广东有6000多家家具企业,拥有科班出身的设计师不足600人。也就是说,平均每10家企业只有一个设计师。他认为,中国真正的职业家具设计师稀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设计师几乎没有,真正的专业家具设计机构也廖廖无几。

      家具人才匮乏的问题真正被热切关注只是近一两年的事。并不是家具行业以前不需要人,而是前些年没有什么研发、设计和管理人才,企业照样能运行和赚钱,这种需求由于缺少强烈的经济驱动而没有真正凸显出来。随着原材料全面涨价,随着“地荒”、“电荒”和“民工荒”等资源短缺的出现,随着出口退税率的调整,随着产品同质化竞争白热化,随着企业创新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日益捉襟见肘,企业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和危机。想突出重围,独辟蹊径,再次提升和壮大,却深感力不从心。企业家们强烈意识到需要人才,需要研发、设计、管理方面的人才。人才之需求,已迫在眉睫。

      2.原因剖析

      泱泱十几亿人口的大国,人才资源异常丰富。单从教育的角度讲,培养的相关毕业生也不少,可偏偏家具行业缺少人才。为什么这个普普通通的行业会缺人才?让我们简单作个剖析。

      原因之一,工作环境差社会待遇低。

      做家具,常常要到郊区或乡下的工厂里去,工作环境比较恶劣,污染小、噪音低、窗明几净的家具厂毕竟寥寥无几。同样是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工资比其他行业低。与同龄人相比,心理落差大,认为自己的价值没有直接体现出来,在现实利益的驱动下,改行似乎成为他们唯一的选择。家具行业就像中国的西部开发一样,面临着相同的境遇。这种状况不仅仅是中国,整个亚洲国家都有类似现象。

      原因之二,创新动力弱,社会需求低。

      对于大量中小规模的家具企业来说,原创设计固然不错。但是,一旦投入巨大成本进行产品研发和设计却不能获得相应的商业价值,对企业的打击可能是致命的。因此,重制造轻设计的风气经久不散。而且,由于设计在我国尚未形成独立的知识产权,许多企业也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认为与其高薪聘请设计师而承担较大的成本风险,还不如到国内外家具卖场复制来得经济快捷。所以,前些年中国家具行业几乎没有什么原创设计,产品多拷贝香港和欧美,或按照老板的意图左抄右改,驻厂设计充其量只是绘图员。在这样的土壤中,即使是有创新欲望和才能的设计师,他们也缺少发展的空间,只能被束缚,被埋没。干不了多久,就会改行。现在的情况稍有好转,但颓势仍未根本扭转。

      原因之三,春风不度玉门关,家具科研成鸡肋。

      木材科学与技术,属于国家二级学科,每年都有国家的许多大项目,863项目,973计划,国家自然基金,各省自然基金等,而家具在这些所谓的重量级课申报活动中,连找一个归属都很困难,没有一个国家级课题里有“家具”这个关键词,想申报也无门。从新中国成立以后,50年代就有了家具设计课程,到80年代就有了家具设计本科专业,发展至今已经50多年了。但在家具行业,没有一位教授拿过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家具行业不仅没有一级学术刊物,也没有核心期刊。有关家具的科学研究遭到冷遇,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3.人才需求攀升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具质量与外观的要求日益多样化、高档化、个性化。家具已不再是简单的生活用品,艺术性、装饰性和观赏性在家具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从2007年7月1日起,13个税号的家具出口退税率再次下调2%后,家具企业的利润再次缩水,大部分家具企业势必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来提高自身品牌的竞争力,企业对原创产品的渴求,使得家具设计、研发类职位的需求大幅攀升。近几年,广东家[最新消息 价格 户型 点评]具行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出口形势更是令人欢欣鼓舞,但专业人才的缺乏与人才需求的矛盾突出,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如何实现企业的快速成长,抢占品牌制胜高地,已成为珠三角家具企业老板们不断思索的战略问题。目前珠三角家具企业80%以上的老总们已清醒地认识到,现在家具行业提高其生产力的关健因素和优势,不再是谦价劳动力和原材料,而是人力资源,是通过设计研发、管理型人才在产品设计、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的出色工作来获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据广东家具家重镇厚街劳务大市场营销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家具职场需求排名前五位的职位类别是:技术、设计、销售业务、管理、普工。其中技工类职位占据了企业提供招聘职位数额的士30%以上,设计类职位占到企业提供招聘职位数额的25%左右。山西省人才市场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山西省各级人才市场对家具行业人才需求量呈现逐步上升的良好态势。这类人才主要包括家具商场中的中高级管理人才、营销人才、物流人才等。

      在年初东莞举办的一次家具猎头会上,出现了一股高薪抢人才的热潮。参会的全国数十家知名企业提供60万元年薪的副总、30万元年薪的营销总监、20万元年薪的设计总监等众多高薪职位,并吸引了数千名专业人才入场求职。从家具企业反馈的情况看,年薪在20-50万元的家具人才是这次猎头会的重点招聘人员。

      据了解,家具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技术类人才相对稀缺。而高级人才因为数量少,成为企业高薪争抢的对象。家具设计师、营销总监等职位,虽然企业提供的年薪不菲,但往往人才难求。据东莞厚街劳务大市场的有关负责人介绍,与前两年相比,企业的招聘工作有了明显的变化,企业开始重视中高级人才,管理型、策划研发型、销售型人才成为企业招聘的香饽饽。正是因为高级人才难求,一些常规性的招聘会难以满足企业的招聘需求,很多企业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选择了猎头式的服务。

      4.任飞的故事:经验与技能才是护身符

      人才进入家具行业的门槛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去年7月从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的任飞,在上海一家礼品公司从事产品设计工作。这份工作和她的专业算是对口,可任飞每个周末还是在人才市场上徘徊。在简历的求职意向栏中,任飞写的是:家具设计。“我一直想做家具设计,可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合适的职位。也有两家公司给过我offer,可薪水开得太低,只有1200左右,现在这份礼品设计工作薪水有2500元。”招聘会上,任飞常常是满怀希望而来,灰心失意而去。任飞虽然在家具设计上的经验不是很多,但她在工业设计上的功底深厚,大学期间自己还开过画室。她的困惑是,现在都说家具行业缺少设计师,而她一个科班毕业的大学生找一份家具设计工作为何这么难?而且,企业给出的薪水又普遍那么低。

      一方面,家具行业缺少人才,另一方面,一些人才“入门”却困难重重。那么,家具行业到底缺少什么样的人才呢?还以设计工作为例,家具行业既看重技能,又看重经验。但相比之下,更看重经验。家具行业普遍不太看重学历,大专以上已足够,高中毕业只要经验和技能能满足要求也可以被接纳;对专业的要求似乎并不苛刻,家具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等设计类专业均可。家具行业在招聘中的这种实用主义跟国内家具行业的发展历史有关。国内家具企业中很多设计人员是从技术工人成长起来的,有的是从车间里分管工艺开始逐步成长为放样师傅。另外还有不少是从美术、计算机、建筑等行业转行而来,只有不到两成的设计人员属于科班出身。

      此外,原创能力也是不少家具企业招聘设计时十分看重的。设计师原创的设计作品、独特的设计风格和理念以及对家具市场的深刻理解,是这些企业愿意花大钱吸引设计师的重要原因。当然,设计作品要有商业价值,能给企业带来丰厚回报,即艺术与功利完美结合。到了这个层面的设计师,月薪一般都在6000元以上,而且根据产品的市场反应有相应的奖励。但要达到这样的要求,设计师需花5年或更长的时间来磨练,应届毕业生很难企及。

    View
  •   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出台后,一线城市楼市低迷,家具市场自然也不是很乐观。而如何拓展市场,在夹缝中保持增长成为眼下家具企业的首要任务。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家具企业的需求自然是家具卖场的目标。近日,在西安、成都、重庆这些二线家具市场地区纷纷开辟了新的家居卖场。围栏圈地、大肆扩张,这些地方性的卖场各个都宣称打造国内甚至国际最大最好的建材、家具采购中心。而传统的全国性卖场如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等纷纷也开拓中国三个核心经济区以外的领地。

      调控利于家具市场

      楼市调控一方面抑制住了楼市炒作,另一方面保障住房鼓励了刚性需求。有了一线城市保障房执行不到位而遭到严厉调控的前车之鉴,更多的城市和地区注重民生居住需求,由此激发了装修市场。炒作氛围的远去让房屋消费更趋理性,原来被房屋支出压缩的装修费用也渐渐宽裕,买家具的人也多了,各大卖场便如雨后春笋般纷纷诞生。某全国性卖场的一位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今年他们在新地区开设卖场、甚至发展加盟代理新卖场是首要任务,谁都瞄准这块大蛋糕呢。

      差距缩小与“返乡潮”助消费崛起

      五一小长假刚过,全国商品消费额在一片涨声中稳步提高,家具消费市场也异常火热,这个现象在二三线城市尤为明显。武汉更是出现了众多市民卖场门口排长队买家具的景象,买家具如买楼一样疯狂。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第一轮是由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经济圈带动的。随着国内其他城市的发展,他们与一线经济区的差距也在缩小,大批的“返乡潮”更是最好的证明。楼市的调控和高企的物价让他们对曾经建设的这片土地望而生畏断了念想,转而回到家乡。这些人们多半是打拼数年,荣归故里,多年的积蓄给他们在家乡购置房屋、装修、安家提供了保证。这也是二线家具市场悄然崛起的最本质原因。

      冷眼看待乱扩张

      而这背后一面是一线经济圈内家具企业的用工难,请不来人就上门去,企业转而纷纷把家具生产基地意向内地、西部,一些家具品牌大企业为了维护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北方或南方设分公司及物流中转站:粤派家具往湖南湖北,浙派往安徽江西,京派往赏陕西山西。有了相对成熟的历史建厂经验,现如今的新基地的投产更显得理性很多。

      相反的是红火的消费市场似乎很容易让企业冲昏头脑,使他们盲目的进驻各大新经济区的家具卖场。各大家居商用物业的链式扩张犹如一场无硝烟的战争,对于家具经销商来讲是最可悲与恐怖:在租金成本不断提高时,市场又一次带大家进入了“被竞争”,新开的品牌商场进还是不进?

      再糊涂的人都明白个道理:即便海里鱼再多,没渔船你出不了海,没网你抓不到鱼。如何去从庞大的新兴消费市场分得一杯羹不是屁股决定脑袋的快意决策,不是大脑充血的即兴跟进,更不是同行成功的眼红攀比之为。企业更多的应该考虑自身产品定位是否适合这些市场。

    View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