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三角家具行业现状:恶性拖欠把供应商拉入绝境
Detail

珠三角家具行业现状:恶性拖欠把供应商拉入绝境

Publish Time: 2015-09-15     Views: 791     Source: 傢财富     Author:
Description: 从东莞厚街家具大道直奔兴业木材夹板城,选择了时下流行的出行方式——滴滴快车。仅仅两分钟,就可快速抵达。新兴互联网行业在这珠三角二线城市的渗透之快超过了我们的想象。然,与此相对的,却是传统制造业在寒流中瑟瑟发抖,甚至坐以待毙的“惨”状。......

    从东莞厚街家具大道直奔兴业木材夹板城,选择了时下流行的出行方式——滴滴快车。仅仅两分钟,就可快速抵达。新兴互联网行业在这珠三角二线城市的渗透之快超过了我们的想象。然,与此相对的,却是传统制造业在寒流中瑟瑟发抖,甚至坐以待毙的“惨”状。作为与家具工厂合作最为紧密的木板材料供应商们,也组成了我们这一次“珠三角家具行业现状大调查”小分队所遇到“诉苦”最多,受灾最严重的群体!

    “就像水库一样,你把它堵起来,就变成死水了。”

    来到木材城已过正午,七月的太阳热辣辣地炙烤着水泥地,市场里却一片静悄悄。只看到大部分打开的仓库里里都堆满了木材。偶有几个工人也是蹲在那里。每个店里都有一个装了空调的小房间,供老板热茶休息。

    在这里,我们遇见了老郑。老郑正在和周围的几个老板聊天。“来根烟么?”老郑倒也大方,上来问了我们要不要来一根。“你们这是老烟民啊。”“这是借烟消愁,一个人坐在这里烦,压力太大,自己安慰自己。”

    老郑是福建人,很早就过来这边干起了木材。一做也就做了十几个年头。一直勤勤勉勉,不料这两年家具行业遭遇滑铁卢,与他合作的家具工厂拖欠严重。在茶几上,老郑给我们看了一封快递。抽开,里面是某家具厂寄给老郑的协议,答应支付给老郑十万元。收到钱,但是老郑很沉重,眼睛有些浮肿。“这家还是最好的,欠我30多万,最后给了我这十万八万。有些人一毛钱都不给你。”

    一旦拖欠,这些供应商就陷入了危险的境地。“跑路了我们也就白搭了!而且钱是要流通的,要转的,你不转就变成死钱了。就像水库一样,你把它堵起来,就变成死水了。我们每个月还要付仓库租金,货也越压越多。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材料商与家具厂合作过程中,长期处于弱势地位,为了做成生意很多甚至完全相信“人情味”及空口之言。老郑说他现在只能更加谨慎地去谈合作。“以前月结账也行,现在厂家生意不景气,拖着拖着就成了死账了,拿不回来的,白干不成,还得倒贴。新客户不了解不敢做,得签订交易合同才行。”

    除了签订交易合同使收账时得到保证,老郑觉得,最靠谱的还是要和大厂合作。“大厂稳定,即使少赚一点,但是稳定的话,咱们供应商就能够生存。可是我们没有什么关系,没有门路能够与大厂合作。”但大厂风险仍在。据另一个老板透露,此前华源轩在这个市场最少欠了两千多万元。“就单单我们这个市场,不要说别的市场,肯定都有(欠款)。那是一分钱都拿不到了。本来看他生意做得很红火的,结果……”

    “东莞小姐都难做了,更何况我们?”

    末了,老郑说让我们去新的兴业城看看。“那里比这大两倍,是新市场。现在就我们后面二期的几十家还没搬迁过去。”

    已经开业十六年的东方兴业城,是东莞最大,也是国内颇具规模的木材专业市场。2014年另选址再打造了“全球木皮交易中心”,原兴业木材夹板市场约300余家商户将全部迁入东方兴业城二期。

    新市场除了扩大了面积,也提升了租金。对于老郑这些老业主来说,原来只要20多元㎡租金的搬迁到这里后就翻倍了。“有的是64元,有的是55元。租金很贵,我们一个月400多平方,租金就涨到几万块了。”

    在这里,我们找到了大李。和老郑一样,大李也在房间里和朋友们喝茶闲聊。相比老郑,大李房间里的气氛没有那么凝重。提到市场,还跟我们开玩笑,“东莞小姐都难做了,更何况我们呢?再说她们还不用成本!”

    然,玩笑的背后是赤裸裸的现实。加之搬迁,市场行情受到进一步打击,木材市场的成交量更为萎靡。大李还是实实在在受到了打击。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没见过抬头。“下滑了五分之二。以前好的时候合作的厂家大大小小的100家。但现在是没有量,以前拿50万,如今只拿个2万,10万的拿3万,这样影响就大了。”

    老李现在看这些家具企业一个个就像是定时炸弹,动不动就倒了!“这些家具企业没有把钱还给我们供应商,他们就不会亏。资金还在转动,炸弹还没炸。但压得多了,转不动了,没资金就倒了。”这种恶性拖欠最后是把供应商拉入了绝境。“我原来隔壁那家就倒了,房东把所有的东西变卖了还亏了5万块钱。”

    “钱难收”是压在老郑、大李们身上的大石。在大李看来,拖欠供应商的都是“不大不小”的工厂。“一年做三五千万的,不欠谁,就欠我们供应商的。”而供应商只能眼睁睁看着本该到手的钱打水漂,承受着危机的转嫁。

    如大李所言,“工人还可以坐在那里堵堵马路,供应商看到了只能掉头就走,只能说,啊,倒了”。供应商们诉求无门,在家具行业链里,家具厂资金链条断裂,可以跑路一走了之家具厂留下的固定资产,有银行、房东、工人追讨,等到了材料商,清水也不剩下几滴。对于这一点,供应商与厂家之间更应建立起一种更为有安全保障的交易制度和协议,除此之外,家具行业更迫切期待诚信及契约精神的回归。

    旺季不再,对大李来说,未来仍旧处于无法预知的阶段,看不准形势,只求自保。如老郑希望我们“申冤”、大李问我们“政府是否有补助的政策”,这一大批失去信心的小供应商们是否真的只能坐以待毙?又该如何挨过漫漫长夜?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在身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上的家具人心上苦苦索求!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随着9月8日由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集团)主办的第36届中国(上海)国际家具博览会(简称上海家博会,其前身为广州秋季家具展)登陆虹桥的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一场关于中国两大出口家具展在上海“开撕”的话题,成业内讨论的热点。于是,互联网将之与9月9日在浦东的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家具展览会(简称中国家具展)进行实力大比拼,并将两个展会的“标识”、“称号”、“群众基础”、“时间点”、“排场”、“舆论”、“度娘”、“伙伴”、“颜值”、“现场”等进行排序,以期通过网上投票,预测谁会赢,从而吸粉取睛

        早在2014年3月,针对中国家具展与东莞名家具展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笔者曾撰写《沪莞联手,锋指何方?》一文,着眼点在于中国两大家具展强强联手后的预期格局,文中不可回避的就是广州秋季家具展移师上海的话题。时至今日,在两大展会同城PK之际,笔者认为,应更多关注展会所(会所装修效果图)在行业的未来发展预期,这种预期与展会竞争有关,但更多的需延展到家具市场前景,对家具制造、国际营销和研发设计相关联的未来产业布局变迁产生何种深远影响。

        展会作为一种媒介和平台,其核心作用是贸易配对,通过产品展示获得更大的市场占有率,直接的成效体现为产品市场份额的扩大和出口订单的增加,无论款式设计、新材料和新工艺运用等,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其市场价值。

        另外,从某一类行业展会的发展规律来看,行业与展会的依存度决定了该类展会的未来发展空间。一是业态决定展会规模,二是拥有成熟营销模式的产业无需依赖展会这类载体。

        改革开放的“三来一补”模式,让中国制造业以一种“外科锲入”的方式迅速爆发出众多门类齐全的加工企业,从最初的代工模式走上了利用过剩产能扩大生产之路,相应于模仿、吸收、引进、消化和国际市场的倒逼机制,我们不得不进行产业的升级转型,这里暂且不进行有关创新驱动话题的探讨。就代工模式而言,因两头在外,无需考虑研发和销售,但随着自有品牌的崛起和过剩产能的扩大再生产,传统的营销模式难以满足生产者的需要。可以肯定的是,这类传统制造业在新的市场需求下,其对展会的依存度非常高。家具行业的展会就是典型的案例。国际上,意大利米兰、德国科隆、美国高点等地的家具展,以及国内的上海、广州、东莞、深圳、顺德的家具展,哪个不是动辄几十万平方米规模的“巨无霸”展会?一是与业态相关,一是与依存度密切相连。

        多年来,我们一直认同的一个前提假设是:会展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毋庸置疑,专业展定会是该行业的晴雨表。那么试想,可否通过这次上海“双城记”,对中国家具行业进行一次行业景气的归纳判断。其实,本来这项工作应该在展会项目启动之前做。展商需要什么、经销商需要什么?有价值的展会不仅仅是美轮美奂的展位设计和琳琅满目的展品。当上海两大家具展“狼烟”四起之前,已举办了34届的东莞名家具展刚刚落下帷幕。经销商和代理商的现场反应是怎样的?是厂家给予的优惠不到位,展前的宣传推广不够,还是展会服务的提供不完善?这些都已经不是主要关注的问题了,大环境、市场前景、未来预期,成为决定展会效果理想与否的根本要素。一段时期以来,中国制造业的成本优势让一部分生产商享有红利,出口为导向的产业经济政策让展会和展商已形成办展、参展的路径依赖。但当下在国际经济环境提振乏力的大背景下,“路径”俨然成为了“困境”。

        国家有着做大做强会展业的战略规划,产业发展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硬件航母的打造和项目的物理位移。在出口导向因国际经济环境变迁已经做了战略调整之后,让两大同质性以出口为定位的展会同台竞技,我们的顶层设计和实际操盘者应做怎样的思考和调整?需要提出的是,东莞名家具展立足内销、内外并举的定位,在这场不仅仅是国内的行业风暴中得以置身事外。

        当下,会展业界理论得出的一个结论是:办展有着三大依托,一是产业,二是市场,三是城市环境,获得其一则可办展。以此为前提,就某一元素来分析,中国家具展展此前依托的是江浙产业基地,吸引包括山东、东北、安徽、四川等地生产制造商,而广东家具企业参展份额不大。广州、东莞、深圳家具展以发轫于港台地区的加工企业为主,形成门类齐全的家具生产集群,在对东北、华北、西部和华东地区的客户吸引方面,与中国家具展各领风骚。但无论从生产、销售、品牌还是出口总量来看,广东地区在全国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通过多年的磨合运作,广州、东莞、顺德、深圳已发展为联动模式,颇受国内外买家认可,在展期的排序上也节省了采购商的成本。

        现如今,两大出口类家具展聚首上海,在无关乎两家主办各显办展神通手段之外,国际买家、国内经销商和卖场今后的走向会怎样?依托展会生存和发展的生产制造企业,如何比对江浙地区与华南地区的制造成本和区域政策环境,从而影响生产企业的重构布局;相应中国制造业的内在需求,如何从制造发轫,向“智造”升级,等等。这些都需要展会操盘者进行思考和跟踪。或许,一届展会给不出答案,那三届呢?可以肯定的是,根据展会发展规律,经过五届的运作,展会将会进入一个相对稳固的通道。

        如果一定要从项目组织者的角度分析,这场“硝烟”散后,我们需要梳理的主要在于价格、服务、展商和买家的感受。

        作为展会的操盘者,成为两个领域的行家(还谈不上专家)很重要,一是展会运作的行家,二是展览项目所在行业的行家。舍此无捷径。

     

    View
  •     近年来,互联网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传统家居企业按捺不住向互联网转型的步伐,以求打破当下的市场困局。然而,日前好莱客重组互联网家居企业失败的消息,也让传统企业深刻认识到与新兴互联网产业合作并不是一件易事,同样,也并非转型的唯一出路。

        互联网之下 重组非易事

        传统经济在互联网的冲击下面临着不小的危机,衣柜行业也正在互联网的大浪里起伏着。上市、转型电商甚至是兼并重组都成为了衣柜企业为了应对互联网朝着新型模式转变的手段。例如,9月10日好莱客发布终止重大资产重组公告表示重组失败。据了解,好莱客虽然拟通过筹划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对互联网家居领域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加快公司的产业升级布局,但上半年好莱客由于家具行业大环境整体偏弱,订单增长跟以往相比乏力;公司管理团队仍处于磨合期,一系列的不完善昭示着企业转型互联网还存在问题。

        这对一些正抱着重组重来的衣柜企业来说无一不是当头棒喝,重组或许成为企业应对危机的一种常态、一种无奈,但在互联网之下衣柜企业不能寄希望于次,怎么快速的具备互联网思维,朝着正确的方向转型才能当下衣柜企业亟需要解决的问题。

        衣柜企业跨界 谨慎为先

        在互联网之下,衣柜行业另外的现状是企业联盟或者跨界合作。为了提升品牌综合竞争力,选择优势互补的企业联盟,甚至在智能家居风潮的影响下,不少企业与一些智能化科技大咖跨界合作,期望给行业一个新的答案、给消费者一种新的家居概念。

        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出发点尚好,实际操作从企业的磨合到产品的研发都不是简单的问题,这点从360与酷派、乐事难扯清“三角恋”就有映射。因此,衣柜企业在跨界合作的过程中,需谨慎,切勿使自身陷入更大的风险当中。

     

    View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