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木家具会升值?一套红木能换了一套房?
Detail

红木家具会升值?一套红木能换了一套房?

Publish Time: 2014-09-28     Views: 1018     Source: 新华报业网     Author:
Description: “9年前买这套红木家具一共是花了12万,现在卖出了68万的高价,虽然家里不缺钱,但这个升值利润如果在二线城市,正好能给孩子结婚买一套房,你说划算不划算”提起前两天的红木拍卖会,王先生神采飞扬,侃侃而谈。......
    “9年前买这套红木家具一共是花了12万,现在卖出了68万的高价,虽然家里不缺钱,但这个升值利润如果在二线城市,正好能给孩子结婚买一套房,你说划算不划算”提起前两天的红木拍卖会,王先生神采飞扬,侃侃而谈。 

    据北京某拍卖行总经理刘总介绍,该行每年举办的老红木家具拍卖会达五六场,每次参加的竞拍人都达两三百人,即使在经济危机时,老红木家具的拍卖也没有出现冷场,成交率依然维持在60%以上,成交价格超过起拍价增幅达20%左右。北京一家拍卖行曾拍出过一件清朝中期的紫檀木阁台(写字桌),成交价逾280万元,而该阁台的委托人当初买进时,价格仅为25万元,升值10多倍,只花了8年时间。红木家具给你用,还能帮你赚钱已经深入人心,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升值只是一个自然过程,更注重的还是红木的实用性。普通一套实木家具,床、沙发(沙发装修效果图)、餐桌(餐桌装修效果图)、衣柜等加起来也要大几万块钱,若干年后想要更换款型,不但没人回收,还需要花钱雇人扔出去,如果是套红木家具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对比红木家具而说,普通家具无论在款式、升值性、实用性、档次感都不可同日而语。 

    一线调查 
    
    木家具价格为何居高不下? 

    可能很多消费者会有质疑:红木家具为何动辄就几十万上百万,除去用材木料的出厂价真的有这么高么? 

    为此我们走访了我市某红木家具专营店的负责人王总,他为我们揭开了红木家具在市场上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 

    王总介绍说,“现在的红木家具确实是最好的升值投资,原材料也比较昂贵,但这些都是在可承受范围之内的成本,零售价格比较高主要是因为渠道的不畅通层层加价所导致,一套成品红木家具出厂后,我们一般拿不到一级代理,通常要经过总经销、区域代理等最少两级级以上的代理渠道,渠道加价率大约为30%,另外,一般来说红木家具无论在大型家具市场里还是个体专营店里面,都占据着商场或者市面一楼最好的位置。在家具市场中的店面,市场通常收取15%的扣点或租金,也就是说,如果一件红木家具卖100000元左右,那么各级代理将会赚走30000元左右,商场也赚走15000元左右,剩余的钱还要投入广告费、装修费、人员工资、资金占压成本,这些又占到了家具售价的20%-30%左右,即使市场扣点下降了一些,就算打点折,一件商品的最终价格还是因为这些原因而难以下降。” 

    据了解,红木家具之所以如此昂贵难以走入寻常百姓家,渠道不畅通、层层加价是主要原因,在一个商品化的社会中,市场经济会自动去调节,从工厂直到消费者家的销售模式正在兴起,出厂价买红木将不再是个梦想。 

    记者提示 

    买红木家具不上当最好的办法是——提前量好尺寸 现场验货 当场提货 


    很多市民在购买家具的时候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选择好家具后,销售人员会让交全款,并约定一周或几个月后提货,并会解释说店内只有样品,所有成品都是下单加工后发过来,多数顾客会给予理解并同意。这样的销售方式,在普通家具是可行的,因为统一款型的家具,用料都是标准的板料,没有任何区别,只要按照图纸做出来,一定是一样的,但用在红木家具上就不可取了,首先,红木家具的用料是天然用料,木纹都是天然形成,每一块木料都是独有的,每套的木料颜色搭配、用料质地也都是不同的,买红木买的就是木料本色,后期发过来的一定是和现场看到的完全不同的,所以,当购买红木家具的时候,一定要提前量好尺寸,现场看好直接付款提货,这样会保证您买到的是货真价实、中意喜欢的传世家具。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近期,深圳家具企业华仁实业公司在其工厂门口贴出告示宣告倒闭。自今年6月以来,深圳相继有华源轩、富之岛等多家家具企业遭遇资金危机,一些房地产上下游企业处境艰难。业内人士认为,在房地产市场前景不明的背景下,房地产上下游行业需要转型度过“艰难岁月”。

        2014年9月9日,知名品牌“百兰床垫”的母公司深圳华仁实业公司,在其工厂门口贴出告示宣告倒闭。告示称,因目前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导致家具企业处境艰难,受到多方面影响,华仁公司因经营管理不善,导致严重亏损,只能选择停业。

        今年6月以来,深圳相继有家具企业遭遇危机。2014年6月11日,一位用户名为“梁璐2014”的新浪微博认证用户发布消息称:“深圳家具大品牌华源轩上市受阻,供应链断裂正在申请破产。”

        更有媒体披露,华源轩因为第二次上市失败,风投等撤走大量资金,导致其供应链断裂。随后,华源轩否认了破产的说法,但承认确实存在“资金困境”。

        几乎在同时,昔日在深圳家具业排名前列的富之岛家具也传出消息,其生产线工人因被拖欠约1000万元人民币工资而罢工停产。

        业内人士指出,家具行业持续低迷与房产处于下行区间不无关系。“从经济形势来看,作为房地产行业的下游产业,家居生产行业受到的影响首当其冲,”浙江省家具协会会长蒋鸿源表示。

        但他同时认为,目前一些家具企业跨行业发展,易导致资金状况出现问题,同时,行业也存在盲目扩张、产能过剩问题。曲美家具集团总裁总裁赵瑞海则表示,房地产行业是上游行业,必然对家具行业有一定的影响,他认为关联度在40%-50%左右。

        近期,随着一些地区房地产“限购”令的解除,房地产市场环境有望回暖,但同时,家具等房地产上下游行业仍将面临震荡。

        然而,家具等房地产上下游行业是否能从中迅速受益仍有待观察。有业内人士认为,家具市场等的萎靡并不能归咎于限购,更多是受房地产、金融和大的经济环境影响。

        既然由于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外部需求乏力,并且短时间难有起色,家具行业只能在内部成本控制等方面下足功夫,寻求在商业模式、营销渠道等方面向电商转型。

        业内人士认为,家具行业传统的销售模式是,生产厂家—全国代理—省级代理—市级代理—消费者,成本较高,最终终端定价较高。当前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传统家具行业应多利用网络推广产品,减少中间商的成本,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度过难关。

    View
  •     9月,深圳的秋天还未到,家具业就已寒风瑟瑟。微信群、朋友圈有关“知名品牌百兰床垫(床垫装修效果图)倒闭”的消息早已传得沸沸扬扬,百兰床垫也成为继华源轩、富之岛之后,再一次引起业内人士热烈探讨的深圳家具企业。

    “魔咒”:深圳又一家知名家居企业 百兰床垫陷危机

    据了解,百兰床垫实为母公司深圳华仁实业公司旗下品牌。9月9日,深圳华仁实业公司在其工厂门口贴出告示宣告倒闭。告示称,因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家具企业生存艰难,而华仁公司经营管理不善,严重亏损,资不抵债,只能选择停业。据称,目前该公司员工工资也是借债发放。公司也将相关设备、存货及资产保留在工厂中,留待法院处理后续相关诉讼及财产处理工作。



    工厂门口告示

    记者联系相关人员查证该消息,从侧面获知百兰床垫或已被慕思寝具收购,具体内情无从得知。相关人员透露,深圳华仁实业公司正是知名床垫品牌百兰床垫的母公司,后来受到政策和成本压力的影响,公司将工厂迁往惠州,官网上也删去深圳华仁实业公司等信息。目前,官网上显示的名称为“东莞百兰寝具用品有限公司”,已经看不出与深圳华仁实业公司之间的联系。



    百兰床垫门店冷清

    此前,深圳家具业华源轩、富之岛相继被曝资金危机,跌入倒闭风潮,如今,时隔不久,百兰床垫成为深圳第三家具有一定规模与实力的家具企业,不仅让人唏嘘不已。深圳家具业屡屡传出倒闭噩耗,这倒闭的企业有什么共同点吗?

    业内人士指出:三家企业都是以工厂规模化生产,经销商全国销售的经营模式,这种模式不适应当前大环境低迷,且市场同质化严重,竞争压力空前巨大的大环境,企业若不转型,产业不升级,安于现状,倒闭是迟早的事儿。

    广东家具企业 路在何方?

    对于广东家具企业来说,遍地开花的经销商是他们发展状况的最好证明,经销商越多,证明他们发展越稳定,越快速。而这种经营方式也就是“以工厂规模化生产,经销商全国销售”,在家具业发展初期,这种经营模式让广东家具企业尝到不少甜头,可随着家具业发展越成熟,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同质化严重,竞争压力大等家居企业不能不面对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经营模式难以维持下去。

    这就是深圳知名企业华源轩、富之岛、百兰等企业接二连三陷入危机的根源,而正是有这些前车之鉴,让广东家具企业意识到: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内,倘若不能适时转变思路,生产处适应市场的产品,下一个倒闭的可能就是自己。

    广东家具发展至今已有20多年头,传统的发展模式已不再符合时代发展,企业变革势在必行。如何打破这困境?想改变市场,是不可能;关键还在于家具企业自救。

    不止是深圳家具业发生多起倒闭事件,浙江的家纺业也是“寒风四起”,据小编粗略统计,目前已有三起老板跑路企业倒闭事件。对于这些陷入危机的企业,有人惊讶,有人感叹,有人嘲弄,有人坦然,但更多的是不解,为何在一年之内,相继曝出如此之多的问题,是因为媒体的多大过多曝光?还是市场不景气?还是企业多年累积的问题?这些都值得业内好好反思。
    View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