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解“分工不公”的管理矛盾
Detail

化解“分工不公”的管理矛盾

Publish Time: 2014-07-19     Views: 690     Source: NET|DXZM     Author:
Description:     一直任劳任怨干得最苦最累,但升职的希望却不见有,对公司这种在工作中分工不公的情况小胡苦不堪言。     小胡是公司的基层员工,他一直觉得工作只要努力,......

    一直任劳任怨干得最苦最累,但升职的希望却不见有,对公司这种在工作中分工不公的情况小胡苦不堪言。

    小胡是公司的基层员工,他一直觉得工作只要努力,听领导话才能留下好印象,才能升职加薪。但近两年来小胡越来越被堆积如山的工作压得“吃不消”了。每天总有一大堆不是自己份内的工作杂活等着他,而且还总是有一些越级、跨界的领导将一些工作指派给他。与小胡现状相悖的是,他观察到,公司里的不少人在上班时间悄悄聊QQ、玩游戏、网上购物,没多少事做,很清闲。他也曾向上级领导反映过这些情况,但领导却说,“能者多劳嘛,这是给你锻炼的机会……”。一直任劳任怨干得最苦最累,但升职的希望却不见有,对公司这种在工作中分工不公的情况小胡苦不堪言。

    分析:分工不均怨声四起

    在不少企业和部门中,常常会不绝于耳的听到员工私下抱怨,“这工作干的真郁闷,累的累死,闲的闲死,也不知这领导是咋分的工。”现在不少企业的领导就是抓住有些人任劳任怨的特点,故意把一些吃力不讨好的工作给那些人,第一,省事,反正你不会有情绪;第二,不会引起你与他之间的争吵,反正你是任劳任怨;第三,事情办砸了也有你给他垫背,你还敢怒而不敢言。

    调查和试验的结果表明,员工工作不公平感的产生与个人的主观判断有关,也与绩效的评定有关。不同的评定办法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而最好的是按工作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用明确、客观、易于核实的标准来度量,但这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难以做到,有时不得不采用其他的方法。为了避免员工产生不公平的感觉,企业往往采取各种手段,在企业中造成一种公平合理的氛围,使员工产生一种主观上的公平感。

    应对:重设计巧分配

    企业的任何一种管理活动都必须由以下四个基本要素构成,即:由谁管?管什么?为何而管?在什么情况下管?如果简单地把管理理解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些活动的总称的话,那么管理就成了一项项具体的活动而失去了它统一的实质。管理应该是反映管理活动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即追求效率。而企业管理中,领导对工作的“分工不公”则直接影响甚至危害到“管理效率”。因此,企业化解管理中“分工不公,分配不均”的现象是顺势而为,时不我待。

    要“忠诚”先“公平”

    由于人通常都站在自己的角度、用自己所持的公平标准去评判,自然就会影响评判结果的公平性,进而常常会产成不公平感。所以,很多企业的员工产生不公平感是很正常的。当对于公司整体来说是相对公平时,就需要有一定的胸怀,换位思考,不要盲目攀比,不要过高估算自己的贡献和作用,压低他人的付出,要有全局观。

    员工是否对公司忠诚,首先公司要从自身找问题,自己是否给员工良好的发展空间,是否让员工感到公平。企业应始终相信技能是靠人来培养的。给员工公平感,公司也要用相关的制度来实现。例如无论是什么职位,只要是一个员工到公司来都要从零开始,这种制度自然就让人感觉公平。特别是对待员工的承诺是否能兑现,当员工看到公司的这种公平,他自然就会对公司忠诚。

    重设计巧分配

    由于公平是相对的,但企业也应力求做到相对公平,注重在分配工作上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公正性和透明性,使公平的等式在客观上是成立的。工作内容要考虑到员工的爱好和特长。要事先对每一个员工的才能结构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管理者要注意观察员工的工作情况,通过工作轮换,了解其才能结构,要从“这位员工能做什么”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合理利用扬长避短。

    工作的目标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员工奋发向上的精神。根据“成就激励的三种需要理论”判断,人的成就需要只有在完成了具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时才会得到满足,如果把一项任务交给以为能力远远高于任务要求的员工做,他会对该工作越来越不感兴趣,越来越不满意,积极性下降。正确的方法是把这项任务交给一个能力略低于工作要求的员工,让他可以通过思考努力,得到目标。而这种机巧的工作管理分配设计,则是必要的管理运用手段。

    疏导与报酬并重

    管理者工作中是否公平,直接影响员工的公平心理和工作积极性。有效地对员工疏导,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员工,公正地处理每一件事情,是管理者必须遵循的原则。员工的情绪与企业的效率息息相关,只有了解员工的真实想法,才能管理好员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开设畅通无阻、无处不在、安全有效的对话管道,是让员工贴近企业的有效方式。在工作中运用这些策略,可以增强员工的荣誉感,不伤害员工的自尊心,使员工心服口服,并起到激励、鞭策员工的作用。

    同时,企业应建立科学的薪资体系和激励机制,建议薪资保密、激励公开。因为薪资通常是根据岗位、技能、学历、资历等客观因素设定的,只能是相对公平,但应多运用奖励措施。一是奖品必须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员工的需求;二是奖励的多少应与员工的工作业绩相挂钩,可以通过按绩分配,效益分享,按劳分配,目标考核法等。

    放大认同培训

    员工是否感到工作中的公平,不仅来自于对领导和管理的认同,最终取决于他对企业是否认同。重视企业文化的教育,新入职的员工、老员工和中高层人员,无论这个人才处在什么地位,企业文化课程都是不可缺少的。将企业文化也利用制度延伸下去,表现在每个员工的每件事情上就是对认同感的放大。

    此外,通过教育培训,增强员工自我激励的能力。一般而言,自身素质好的人,自信心和进取心就强,比较注重高层次的追求,因此,他们比较容易自我激励,表现出高昂的士气和工作热情。通过思想教育,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职业道德,可以帮助员工正确地认识自身的价值,从而积极工作,勇于进取;而专业的技能培训,可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进取心和个人业务素质相互促进,强烈的进取心会促使员工努力去掌握新的工作技能,而良好的工作素质使一个人有较多的成功机会,成功及由此而带来的心理满足的体验又会促使其在事业上升到新的高度。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成为一名合格的市场营销人员对我们而言并不算挑战,但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市场营销人员现如今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困难。回想一下我们目前的营销工作进展如何,你也许会说,我的消费者从一开始喜欢引入的各种流行的营销技术,然后又对你推出的各种促销花样表现出心血澎湃,而现在仿佛各种方式都不是那么立马见效了,这是为什么呢?是我的能力下降了,还是消费者反复无常?其实,平心而论,在这个信息充斥的时代,任我们有三头六臂,又哪里去寻那么多新花样去满足已经被自己“宠坏养刁”消费者嗜好。而迷恋于技术科技进步带来的营销创新,以及赤裸裸的功利性驱也已经不敷所需,消费者开始疲于应对各种营销花招,甚至颇为厌恶,或者最终可能远离品牌。

        以社交营销为例,智能化营销服务商webpower目前也在帮助企业开展社交媒体营销活动,有两项调查结果引起了笔者的关注。一是,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大豫网调查显示:超七成消费者对微信营销“不买账”。二是,西北大学Medill新闻学院整合营销传播系的教授们开展的一项跨度为10年,问卷标本超过1,100,000份,覆盖73个快速消费品类和1,500个独立品牌的新研究显示,频繁使用社交媒体的被试者,相较于那些较少使用社交媒体的被试者,在被问到自己在诸多产品类别中的品牌偏好时,更倾向于将“无品牌偏好”。此外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试者们随着对社交媒体使用的增加,他们对于某一类产品中的特定品牌的偏好却有相当程度的下降。这也正与著名的整合营销大师、美国西北大学教授唐·舒尔茨近期在央视招标现场陈述的观点一致:尽管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但是他们对品牌的选择反而会更弱。尽管我们都知道社交媒体营销不可或缺,对于品牌长远来看无疑也是一个非常棒的渠道,但就目前来看,这些调查观点无疑给如今正如火如荼开展社交营销的市场营销人员当头泼了一盆冷水。

        那么在如此情况下,我们需要怎样做才能拯救我们的营销工作,让营销变得更有效?市场营销人员在掌握优秀的高科技能力和各种营销理论策略之外,还需要做出点什么以俘获消费者如今日益敏感多疑的心,打动消费者的“铁石心肠”呢?笔者认为,现代市场环境下,市场营销人员成功的关键在于培养自己符合“高感性”和“高体会”的工作能力(畅销书作家DanielH.Pink在《未来等待的人才》一书中提及这个世界将属于高感性能力的族群),即既具备洞悉趋势和机会的敏锐性,又兼有体察微妙变动,深谙人际种种,并挖掘事物深层意义的能力。具体而言,市场营销人员可以从以下4方面进行努力:

        1.突出产品独特性,说动听的故事

        苹果公司无疑是产品独特性和讲故事的高手,乔布斯的成功告诉我们,消费者信息量超负荷的时代,光是宣传产品的功能性已经不够了,我们必须尽力告诉消费者产品的独特性所在,而根据笔者在智能化营销服务商webpower多年经验积累,告知方式也要讲究艺术性:不要一味摆论点讲道理,想要说服别人、灌输信息,甚至说服自己,就要编织一个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把你的产品特性结合看似不相干的概念,转化为令人关注的新事物。这一过程需要市场营销人员具备观察趋势和洞悉消费者心理的敏感性。

        2.不要总是一本正经,学会愉悦消费者

        太多证据显示多笑、保持愉悦心情、玩游戏和幽默感,对健康与工作都有极大好处。太过正经有时候可能让消费者感觉你高高在上,不易亲近。经webpower在邮件、短信、微信、APP等多渠道营销上的实践调研,在感性时代,无论工作还是居家,消费者都需要玩乐。因此,市场营销人员要体察他人情感,熟悉人与人微妙互动,懂得为自己与他人寻找喜乐,让你的营销活动愉悦消费者,那么消费者也会同样喜欢你。

        3.在营销达成过程中,展现品牌人性深层意义

        现在的消费者已经生活在一个物质相对充裕的世界,他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基本的需求,开始追求更深层的渴望:生命目的、处世意义,以及心灵的满足。所以,市场营销人员在营销中,在了解消费者喜好需求,尊重消费者的基础上,还需要展现出品牌人性的一面,发掘品牌人性闪光点,展现品牌的意义,满足用户的深层次需求。

        4.沉淀专业能力,磨练全局思维

        营销行业日新月异,学习新事物,掌握新的营销专业知识必不可少,但目前营销外包在企业中已经普及,社会分工也更为精细,企业在需要具备专业才能的营销人员的基础上,更需要兼具整合思维的人才。所以,在复杂多变的营销环境下,具备整合各种营销资源和营销战略全局观的市场营销人员,将更容易获得自身成功,带领企业向前发展。

    View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个培训人,有哪些好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提升效率呢?

        No.1脑图软件(Mindjet)

        作为培训管理者,做头脑风暴,做项目复盘,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把纷乱的思路有序的整理下来。脑图可以帮助我们做想法的梳理,有利于我们抓住工作的主线。课程开发中,脑图也是必不可少的利器。

        No.2Visio

        当我们做一个跨部门的项目,涉及到比较复杂的流程时,PowerPoint的SmartArt就很难处理了。通过Visio,我们可以很容易做出一张颇具专业水准的流程图。当然,Visio的功能远不限于此。

        No.3Photoshop

        在眼球经济的年代,做培训的伙伴不会做宣传无疑是死路一条。用好Photoshop可以让我们的宣传来的更有力量,也更容易建立和学员间的感情联系。一幅山寨的宣传海报,也要好过一堆堆文字哦。

        No.4Ulead Video Studio

        和上面的理由类似,比文字更有力量的是图片,比图片更有力量的就是视频了。通过这样一款鼻祖级的优秀软件,你可以轻松地将图片、音乐、视频、文字加工成一段精彩的视频。用视频做培训项目的开营和毕营,用视频呈现培训的效果,这款软件一定要熟练使用哦。

        No.5PowerPoint

        史诗级的软件,360行,基本行行都要用。做培训的伙伴经常要做各种各样的项目方案,你的方案有足够的冲击力吗?我们都希望像乔布斯的PPT学习,简单而有大气,问题是上手容易精通难。在通往专业培训人的路上,PowerPoint是我们必须征服的一座高山。

        No.6金数据

        做培训的伙伴,无论是培训需求调研,还是课后讲师评价,都离不开问卷。你还在用传统的纸质的问卷吗?还在自己苦哈哈地录入数据吗?这些都可以省略。用金数据这类的免费问卷网站,我们可以轻松地生成各类型的问卷,并通过后台获得各种分析报表。

        No.7微信

        如今做培训的,还有人不用微信吗?如果“否”,请严重考虑下自己能否适应移动互联网的时代。通过微信群来组建学员间的沟通渠道,通过公众号来推送碎片化学习内容,通过微店来把培训产品“商品化”、“娱乐化”,这些都可以让我们的培训更能抓住学员的眼球。

        No.8有道云笔记

        做培训课程开发的伙伴,都会有意识地收集很多素材。如果都是胡乱存放,找起来就变成一个很头大的事儿。通过有道云笔记(当然也可以用Evernote等),我们可以很方便的管理我们各种各样的素材,建立自己的小知识库。

        No.9多贝

        如果讲师在外地无法集中试讲,怎么办?如果想开一个全国培训系统的在线会议,怎么办?如果想录制一门课向员工推广,怎么办?其实用多贝,这些都不是问题。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现共享文档、在线讨论等多个功能,实现了免费的在线交流。当然,YY、QQ也都各有所长,靠我们来挖掘了。

        No.10网盘

        在课件越来越大、视频越来越大的时代,用邮件发送资料已经越来越不现实。通过网盘,节省了发送邮件的功夫,也形成了学员间可以共享的资料库,发挥了KM的作用。强调一下,网盘也需要管理,建立一套分类规则,否则就变成了资料堆积站。

        我相信“培训人必备的十大工具”一定是个见仁见智的话题。没有最好,只要合适自己就是好的。希望大家从工作中得到乐趣。

    View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