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家科技类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大比拼
Detail

九家科技类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大比拼

Publish Time: 2014-07-19     Views: 831     Source: NET|DXZM     Author:
Description: 与班车、免费午餐、带薪休假、住房补贴等福利相比,股权激励是推动员工养成主人翁精神的重要法宝。    7月10日,腾讯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决议发行合共1952万股新股用于股权激励计划。......

与班车、免费午餐、带薪休假、住房补贴等福利相比,股权激励是推动员工养成主人翁精神的重要法宝。

    7月10日,腾讯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决议发行合共1952万股新股用于股权激励计划。与班车、免费午餐、带薪休假、住房补贴等福利相比,股权激励是推动员工养成主人翁精神的重要法宝。特别对于在海外资本市场上市的科技公司,股权激励甚至是获得投资人认可的必要条件。

    由于BAT体系庞大且年深日久、阿里还未IPO(难以查到更多信息),虎嗅从其他互联网小伙伴里面选了几组做为样本,对各家公司股权激励的力度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

    第一组是四家电商:京东商城、聚美优品、当当网、唯品会;第二组是一对冤家:奇虎360和猎豹;第三组是携程、去哪儿、艺龙这三家在线旅行电商。

    通过对绝对成本、相对成本和激励效果三个方面分析对比,京东、奇虎、携程均为同组最优,看来龙头不是白当的!

    京东商城、聚美优品、当当网、唯品会

    四家电商的股权激励成本都分配在行政、研发、市场及履约(即物流)这四个方面。最引人注目的是唯品会,2011年对行政部门(即高管)的股权激励成本高达4.4亿元,2012、2013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其次是京东的力度也较大,也偏重于对公司高管的激励。聚美优品2011年及2012年股权激励成本微乎其微,2013年对高管的激励成本突增至1.89亿。相比之下,当当网每年成本1100万元的股权激励显得太“寒酸”了,难怪不少人觉得它缺乏活力。

    京东对物流建设的重视也体现在股权激励上,2012年、2013年履约费用中的激励成本分别为7800万元和8100万元。京东将对研发人员的激励力度放在第三位,2012年、2013年激励成本分别是为2500万元和3300万元。

    唯品会2013年突然加大对研发人员的激励,成本接近2000万元。但值得注意的是:京东股权激励的支出高峰在2012年和2013年,兑现高峰在明后两年。唯品会授予高峰在2011年,现已到达兑现高峰。

    股权激励也需量力而行,顾及公司营收及毛利润规模,以股权激励成本的绝对数额衡量或许不公平,那么来看下相对成本。将股权激励占营收及毛利的比值列出,有两个发现:一是唯品会2011年的力度惊人,成本相当于毛利润的171%(目前兑现期已到);二是没有冤枉当当,不仅股权激励的绝对值低,占毛利润的比值也最低(2013年京东、聚美、唯品、当当的这个比值低依次为3.8%、16.5%、3.1%和1%)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期权的执行价与股票现价及预期价格的差值,它决定的股权激励的效果。

    唯品会2011年授予的期权执行价低至0.5美元,2013年授予的期权执行价不过是2.5美元,而上周五唯品会的收盘价是198美元!

    京东2011年授出3263万股期权执行价为3.67美元,2014年授出9378股期权的执行价为6.3美元,而上周五收盘价为28.13美元。京东激励的预期效果不错。

    聚美优品2013年授出期权的执行价为1.08美元,上周五收盘价为29.17美元,激励方案比京东还“诱人”。

    当当近三年授出期权执行价在0.93美元到1.57美元之间,上周五收盘价为13美元。

    总之,唯品会股权激励的兑现高峰已至,激励作用已经大为减退;京东和聚美优品激励力度都不小;当当从各方面看都处于下峰。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今日小编跟大家观赏一款由英国极简主义设计大师Jasper Morrison设计的椅子。

    View
  •     凡事都有潜规则,不写在条例里,不挂在嘴边上,只有在行为表现中体现。常说新人“涉水太浅”,其实就是对其不懂潜规则的一种评判。人情是职场中的一门必修课,不懂人情世故则不可能在职场中逢缘,没有贵人就没有升迁。两颗重磅炸弹——“人情”与“潜规则”的组合——人情潜规则,你了解多少,是否有触雷的可能呢?

        为什么人情一定要还

        为什么人情一定要还?你敢不还吗?

        又有同事要结婚,今年办事的太多,存折一直在大出血,我心疼的辗转难眠,想了万种逃避的理由,但却是有心无胆,谁让我一个月前收了他一个人情呢。人情是债,不还,便要遭到自己内心的谴责。即便能找个不错的理由使自己内心开脱,但怕事情一传出,只是换了另一种更惨烈的“死法”——被别人的唾沫淹死。要明白,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所以,不要轻易地接受人情。

        还真有个同事“人没去,礼没到”,说当事人告知的太晚,他已有安排。不到两个月,他找我聊天时大吐苦水:“得罪人了,项目审核卡在他哪了。”

        专家提点:无人可游离于人情之外,所以不是不能接受人情,而是要有选择的接受。

    View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