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木家具并非消费者想得那么贵
Detail

红木家具并非消费者想得那么贵

Publish Time: 2012-07-24     Views: 794     Source: 中国古典家居网     Author:
Description: [标签:简介]......

  在对即将于今年8月1号正式颁布实施的红木家具《新国标》的预测中,引起最多人关注的是一则关于“红木原材范围扩大”的话题,而由这个话题又引申出了“红木原材价格下跌”、“红木材质并不稀缺”等一系列话题。

  红木原材,是制作红木家具的基础,是红木文化的载体,在红木家具价值认定中自然占据了重要地位。但目前被明确纳入红木范畴的就有五属八类三十三种木材,这是一个集体名词,是一个很大的范畴,是不可简单地用“贵”、“稀缺”等单词来完全定义的。但在绝大部分消费市场的认知中,却仅仅只有这几个单词。

  带着各种疑问,笔者走进全国主要红木终端市场之一的陕西省西安市,拜访全国最大的红木家具经销商之一的西安雅居阁红木楼董事长石立峰先生,并请来红木家具行业资深品牌策划人、媒体人——中国古典家具网、《品牌红木》杂志CEO林伟华先生,共同解析“红木家具到底贵不贵”。

  【大部分红木材质价格并不昂贵,消费者的选择空间其实很大。——石立峰】

  中国古典家具网:两位好,非常感谢两位能够接受我们的采访。首先,作为经销商,石总您对红木家具终端市场是最熟悉的,请您先为我们介绍一下目前市场上对红木家具的普遍印象。

  石立峰:大部分消费者说到红木家具都觉得是很贵的、是自己消费不起的,他们心理上已经认定了红木家具的价格就是贵,在市场中看到较为大众价位的红木家具,他们就会产生怀疑,觉得这种材质不属于红木范畴或者有掺假。消费者了解得比较多的就是黄花梨、紫檀、红酸枝等几种木材,很多消费者都是用对这几种木材的印象来定义所有的红木家具。

  中国古典家具网: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

  石立峰:不是这样。我们国家在1998年出台的红木标准,是国家质量总局根据木材分类暂定的红木材质标准,主要是界定木材材质的定位,而不是从历史概念上对红木家具用材标准的定位。《标准》中所列材质是一个集体范畴,因此无法准确指明红木家具所使用的木材是哪一种,也不能准确表明哪一套红木家具的价值。这个集体范畴一共包括三十三种木材种类,其中价格相差百倍以上,而消费者知道较多的只是个别名贵木材。其实在这三十三种之中,大部分名贵木材从国外进口到中国价格并不太贵。以中国传统制作工艺制造的中式家具也在红木家具范围内,价格相比核桃木、榆木等实木家具更实惠一些,消费者的选择空间其实很广。

  【以短线投资为目的的购买,最终受害的还是消费者。——石立峰。】

  【媒体对红木行业关注片面,消费者获得准确信息的渠道十分有限。——林伟华】

  中国古典家具网:您觉得是什么造成了消费者这种误解?

  石立峰:大家都知道红木家具原本是皇家使用的,红木生产企业、经销商在销售的过程中,就利用消费者对红木的这种最初印象,再把消费者向“昂贵”、“收藏”这些方面去引导,以此抬高家具的价格。这就让消费者觉得红木家具就是贵族用的、就是贵的。此外,前几年红木家具还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木材的稀缺性也被大肆宣传。

  有部分企业为了扩大销售,收敛资金,鼓吹红木家具投资收益,使有些顾客以投资为目的购买红木家具,期望低买高出,快速增值。这是一个误区,是不能长久成立的。这类企业如同非法集资那样或传销的模式,最后受害的则是消费者。

  中国古典家具网:针对石总提到的“宣传”这方面,林总您作为红木行业的资深媒体人,您怎么看?

  林伟华:现在媒体对红木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价格,大家平时看到红木行业的新闻,其中最多的是说价格暴涨或者暴跌。而在对一些活动的报道中,也会特别报道一些价格非常昂贵的家具来博眼球。二是针对稀缺材质,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海南黄花梨、越南黄花梨和小叶紫檀,这三种木材现在十分稀缺,市场流通量十分有限,因此媒体关注很多。此外就是酸枝类的材质,媒体也有所关注,而对于一些价格上没有太大震撼感的家具材质,许多媒体就觉得“没有爆点”,关注极少。但其实如白酸枝、缅花、微凹黄檀等材质,不仅材质好,价格也十分合理,适合大众消费。就目前而言,还是一些高端的红木企业与媒体接触比较多,而他们几乎都是使用高档材质、走高端市场路线。

  其实消费者目前对红木家具相关信息的了解渠道十分有限,虽然互联网上信息很多,但有些并不准确。红木行业专业的媒体不多,而普遍的大众媒体都不太了解这种家具文化,缺乏许多专业知识,即使采访了业内人士,对于一些专业名词也不理解,采访前后也没有认真“做功课”,许多报道是在一知半解中写出来的,所以往往存在许多错误。

  【木材密度并非越大就是越好。——石立峰】

  【红木家具也要讲究“境”。——林伟华】

  中国古典家具网:好像有许多消费者觉得木材密度越大就是越好。

  石立峰:是有很多消费者这么认为,但这其实是一个误区。红木家具的用材标准是“深色名贵硬木标准”中的优质有色木种选择出来的,整体木材密度较大,重量较重,但不是越重越好。材质密度在0.75—1.2之间最适宜做家具。若太重、密度太大的木材做的红木家具则容易产生自裂、变形,木材性能不稳定,受环境中的气温、温度、阳光照射影响较大、热胀冷缩现象较多,家具质量难以保障。所以并不是红木家具越重越好。

  中国古典家具网:林总,在您看来,除了材质之外,媒体还应该让大众知道哪些信息?

  林伟华:红木家具的价值是由型、艺、材、韵等方面共同体现的,红木材质当然重要,但这绝对不是唯一,甚至不能说占据大部分。红木家具的造型和工艺这两方面需要媒体增加关注和报道的力度。红木家具发展的巅峰时期是明清时期,现在大多数红木家具造型都是以这两个时期的造型为雏形的,明式家具很强调线条和家具整体比例的美感,清式家具注重装饰强调工艺,所以家具的型和艺很重要,有了这两点,才能展现出红木家具的韵味。

  此外,作为家居用品,要体现红木家具的美感则还要加上一个“境”字,这个“境”是指家居的整体环境,要考虑到家居整体的搭配问题。这方面是目前许多红木家具企业所没有意识到的,媒体在宣传上同样也应该引导企业们重视这个方面,让消费者能在“境”中体验红木文化,真正实现文化传承。

  【大众需要专业意见指导,但部分专家也“唯材”。——林伟华】

  中国古典家具网:在这方面,业内一些专家的指导会不会更有效果?

  林伟华:鉴赏红木家具,是需要一些专业人士的指点的。一些专家给出的意见都是多年的经验积累,方法也简单易懂,会让消费者更快掌握鉴赏红木家具的基本方式。比如胡德生老师有一套“三步看家具法”,即首先在5米之外看家具的整体造型、比例、搭配,再在3米之外找几个固定点琢磨,最后在1米之内研究纹理细节,能经得起这三步法推敲的家具基本就可算是好家具了。这种方法简单易懂,比较适合初接触红木家具的消费者。大部分消费者对红木家具还不太了解,现在很需要专业人士的指点。

  但业内也有一些专家,因为几十年的认知,所以对材质这一块相对还是比较强调,有些一方面批判唯材论,另一方面自己又只喜欢那几种名贵木材,这种情况也是有的。因此,对于材质方面的正确认识,也需要时间慢慢去转变观念。

  【红木家具已经具备了家庭使用中的绝大部分优点。——石立峰】

  中国古典家具网:听了二位以上的介绍,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红木家具其实是适合很多家庭使用的,并非大家想象中的那么“高不可攀“?

  石立峰:许多企业其实一直在说自己生产的红木家具很“亲民”,这一方面是从价格上来说,许多家庭其实都可以用得起红木家具。还有一方面是从舒适度上来说,红木家具并不像一些人所认为的那么坚硬不舒服,优秀的红木工匠做出的红木家具在使用过程中,即舒适又结实,品味高美感强。不仅是材质优良的家具,也能带来艺术品的享受。再加上红木家具上与人体接触的地方也开始用软垫、抱枕、方枕等方法点缀和装饰,舒适程度不比现代软体家具差。可以说,红木家具已经具备了家庭使用中的绝大部分优点,广大顾客可多方比较,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物美价廉、品味高尚的红木家具。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广东省中山市大涌镇,有“中国红木家具生产专业镇”之美誉。

      这个红木专业镇既参与了《深色名贵硬木家具》行业标准的修订,又参与了《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的起草。在30多年的红木家具产业发展轨迹里,大涌镇经历了从家庭作坊式生产到规模化、专业化、科技化的产业集群的转型,同时也切身体会并呈现着中国红木家具市场的前行与彷徨。

      大涌镇的发展轨迹,被人们用4个字形象地概括,即“无中生有”。

      红木造就的城镇

      这座位于中山市城区西南部十多公里的小镇,谈不上有什么森林资源,却有着占据全国过半市场份额的红木家具产业集群。

      如今,站在大涌密布着红木家具厂、商铺的街头,在各色大红色宣传招牌的包围下,人们很难想象,在30多年前,它还只是一个交通不便、水田密布、河网纵横交错的农业小镇,并且和珠三角其他地方一样,林木资源匮乏。

      大涌红木家具衍生自早期的坤甸木家具。

      改革开放初期,嗅到自由市场气息的大涌农民为了致富,开始走出去到外面发展,还有一部分人则留在当地做家具。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被称为大涌红木家具“祖师爷”的林新活,最早利用村里修缮祠堂庙宇拆换下来的坤甸木建筑构件,从修理旧家具起步到制作家具出售。生意日渐红火之后,林新活招收了一批学徒,办起了大涌第一间家具作坊。

      大涌人认为,坤甸木并非是木材种属名称,而是某些硬木的统称。坤甸是印尼西加里曼丹的首府之名,是印尼古老的经济中心和重要港口。古代东南亚海上丝绸之路,有不少中国商船从坤甸返航,所用的压舱木多为材质硬重的东南亚硬木,因其源自坤甸,故被称为坤甸木。后来,人们开始用这种木材制作硬木家具。

      坤甸木色泽黄褐至棕褐色,结构细致匀称,纹理多斜行,其优点是材质坚硬,而价格比酸枝低廉。坤甸木在广式家具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一般富裕中上层人家多用酸枝木、花梨木等材质;而中下家庭则使用坤甸木。在大涌,至今还有人收藏着前几代人遗传下来的坤甸木家具。

      1979年,4名大涌人凑足几千元资金,合作创办大涌第一间家具厂,主要生产拉床(两用沙发椅,白天作沙发,夜晚作床)。

      中山市红木家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工程师曹新民告诉时代周报(微博)记者,传统家具在木材选择方面非常讲究,而大涌乃至整个广东地区,制作传统家具所需的木材资源却非常短缺。改革开放初期,香港、台湾的木材商从世界各地采购木材,在香港和黄埔港拆分,再卖给小木材商。政府支持本地农民,出面作保,这样农民就可以到中山市木材公司赊上一根原木,去广州黄埔港提货,并在广州加工成锯材,拉到大涌做成家具销售,挣了钱再去买木材。

      大涌红木家具协会会长萧照兴,在1982年办起了自己的家具厂。“当时店是开在马路边的,把顺德北滘的工人拉过来做。那时候需要的资金不多,10万块钱就可以做。发展得很快,当时很少人做,只要生产就可以了,不需要担心销路,”萧照兴说。

      大涌没有矿产资源,也没有工厂企业,家具制造行业的发展势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当地人加入。在萧照兴创业初期,当地家具厂屈指可数,而后每年以翻几番的速度蔓延。据萧照兴统计,在大涌红木家具协会注册的会员有七十多家,整个大涌镇如今有四五百家家具企业,其中,有不少为外地人在大涌开办。

      1989年,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红木家具行业已迅速发展起来,为了能有更大的发挥空间,招赞惠果断“下海”,自己办了一家红木工艺厂。早在1979年开放后,外贸部门独把木头进口的局面已经改变,进出口公司都可以进木头,木材开始充裕起来。很多个体户开始办小工厂,想办法找木头做家具。在大涌的上百家家具厂,路边前面是铺,后面就是工厂,做完就拿到前面的铺去卖。广东的家具到北京很抢手,红木家具市场火热,大涌亦随之迅速发展起来。

      “没有木材,大涌将无路可退”

      大涌红木家具经营者普遍反映,东南亚国家不大,经过多年砍伐,木材已经不多,近几年从东南亚进口的木头品质越来越差。尤其近年来很多东南亚红木生产国禁止原木材出口,导致红木木材供应紧张、价格不断攀升,红木家具生产面临着原材料紧缺、成本不断上升等困难。原先做东南亚木材的厂家相对已经减少,开始转向做非洲木头。

      2007年,大涌镇为了确保材质源头,由镇长文卫戈带队,组织了大涌十几位红木家具商专程赴南非、莫桑比克参观考察原材料市场。针对非洲莫桑比克禁止原木出口这一壁垒,大涌镇以商会的名义在非洲成立了专业采购公司,对红木原材料实行集体采购,并进行“简单粗加工”后再进口至国内。

      而从2011年开始,非洲对木头的出口控制又开始加紧,以前出口的是圆木,现在都是板材。招赞惠曾在一段很短的时间里用过南美的木材。招赞惠说:“有一种比较像酸枝木那种木材,但是最后木材鉴定不承认是红木,所以不敢去标红木。后来这个木材就越来越少用了。”

      萧照兴说,“很久之前我们就意识到红木木材终归是越来越少,生长出来没有砍伐那么快,所以修订这个标准的主要目的,就是考虑到这个行业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行业,第一要考虑的是资源。没有资源的话,别说大涌,整个中国红木家具产业,都无路可退了。”

      大涌的红木家具产业聚集度,在国内位居前列。对于大涌和红木家具市场的前景,曹新民认为:“现在,我们首先要解决的不是产业转型,是产业生机的问题。我们要把传统技艺跟现代木材加工技术结合在一起,进行产品创新。我们要做当代的一流家具,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要做当代的硬木家具;还要提高整个行业的劳动生产效率,来消化木材涨价和劳动用工成本的增高。”

    View
  • 以上产品图由 喜事来家具 提供

    View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