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翰威特咨询(Hewitt Associates)大中华区总裁刘渊
Detail

翰威特咨询(Hewitt Associates)大中华区总裁刘渊

Publish Time: 2010-05-21     Views: 1884     Source: 管理世界     Author:
Description: 翰威特是一家非常人性化的公司,很安静也很愉快。门旁中式的候客区,挂在公司走廊上的历年照片,亲切的笑容……在炎热的夏天送上了一份清凉,也舒缓了笔者紧张的心情。一次愉快的采访,一个充实的下午……......
 翰威特是一家非常人性化的公司,很安静也很愉快。门旁中式的候客区,挂在公司走廊上的历年照片,亲切的笑容……在炎热的夏天送上了一份清凉,也舒缓了笔者紧张的心情。一次愉快的采访,一个充实的下午……

  HR管理世界:翰威特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之一,在中国,翰威特未来的发展战略是什么?

  刘渊:翰威特是中国最大的人力资源外包管理和管理咨询公司之一。从1994年进入中国到现在已经12年了,在进入中国的早期,翰威特主要为其在欧洲和北美的核心、传统客户,也就是500强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分公司提供咨询服务。从1999年起,中资企业客户逐渐占了我们咨询这一块业务的50%份额。翰威特在中国的战略其实很简单,我们希望在市场上成为新理念的倡导者、领跑者。

  市场份额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第一要素,我们追求的是与客户的长期良好合作关系和客户的满意度。在这几年中,我们每年为客户提供的再咨询业务占我们收益的65%以上,我们的咨询业务涵盖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领域,能给客户提供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

  在今后的几年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细分市场,充分体现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希望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服务,并在盈利的基础上稳步增长业务。

  HR管理世界:翰威特2001年度全球收入为15亿美元,而到2005年,已经接近30亿美元,您认为翰威特成功的秘密是什么?

  刘渊:翰威特的成功主要是基于两点:一是有一个相对健康的运营模式。翰威特收益当中的很大一部分是来自全球人力资源外包业务,并且这一块始终处于一个良好的增长趋势:已经连续增长了27年。管理咨询行业最关心的是经济走向,一旦经济处于低谷,很多企业削减成本中很大一部分是削减对咨询项目的支出,这是很多咨询公司不得不面对的挑战。但是翰威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业务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而且人力资源外包目前是业内的一个发展趋势。翰威特在全球人力资源外包市场份额很大,占49%。这一块的强劲增长使得我们能够通过外包服务知道客户需要我们提供怎样的服务,并能很好的合作。翰威特非常专注于客户的满意度,并关注企业的员工,我想这就是我们成功的原因。

  HR管理世界:翰威特、美世、华信惠悦等公司都是美国纽约证交所的上市公司,而在中国所有本土人力资源咨询机构全年销售额的总和都远不及翰威特28.94亿美元年收入的零头,您认为本土人力资源咨询机构发展滞后的症结是什么?

  刘渊:首先对本土的人力资源咨询机构绝对不能小看,现在市场上50%左右的项目是由本土人力资源咨询机构获得的。本土人力资源咨询机构有它的优势,它们对中国国情有切身体会,主要着眼由内到外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革,因此,中国本土咨询公司的一些方案一般是改良型多于改革型方案。另外本土人力资源咨询机构有价格上的优势,它们也有非常出色的顾问,很好的客户群体,所以我从来不小看本土人力资源咨询机构。咨询业是靠经验累积起来的,而本土咨询业发展的时间比较短,这是它们现在唯一跟跨国咨询公司的差异。

  咨询业必须要站在一个相对的高处,给企业找到一个未来希望达到的目标,然后根据现状分析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制定每个阶段的具体实施计划。翰威特在全球拥有60多年的咨询经验,与不同行业的众多企业进行过合作,我们经验丰富的咨询顾问,及全球共享的资源,使我们在处理相对比较大的、复杂的项目上占有优势。这也是跨国咨询公司在经验上比本土咨询公司占有更多优势的原因。另外,现在跨国咨询公司已经不再像刚进入中国时那样,用完全国外的咨询方式来服务中国企业,很多跨国咨询企业通过十几年的运作,很多核心顾问都是本土员工,这些人既能借鉴国外的经验,同时又了解中国国情。此外,一些中国企业希望能够走出国门,因此它们的竞争者不再单单局限在中国市场,这些企业会更需要跨国咨询企业为他们提供更具全球战略的解决方案。

  现在整个咨询业可以说还是处于战国时代,再过十几年,我相信会有很优秀的本土企业出现,到那时,市场也会进一步规范,很多业绩不良的咨询公司会被淘汰。

  HR管理世界:您认为翰威特与竞争对手相比,最具竞争优势的是什么?

  刘渊:我们和我们的竞争对手相比,最具优势的是我们的人员、我们的品牌。翰威特在业内,人员的资历是非常出色的。我们处理一些相对比较复杂和大的项目,在企业中非常有口碑。翰威特专注于行业,专注于核心客户群体,专注于为同一家客户提供多次的服务,而不是希望做很多新的生意,这是我们与其他咨询公司一个非常大的差别。我们的咨询更加注重于人,人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优势是我们的品脾,我们的品牌在市场上一直是一个高端品牌,因此很多客户愿意多次选择翰威特的服务,这个也是一个我们不同于其它咨询公司的地方。

  HR管理世界:翰威特曾经连续七年获得《ChinaStaff》杂志颁发的人力资源咨询机构年奖,2005 年度又获得'中国最佳组织和人力资源变革管理咨询公司' 和'中国最佳人力资源外包管理公司',这对翰威特来说意味着什么?

  刘渊:《ChinaStaff》杂志颁发的奖项是由企业评选的,因此获得该奖项首先意味着我们在市场上已经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肯定。客户认同我们提供服务的价值,并且感觉跟我们的咨询顾问一起合作非常默契和高效。这次我们没有申报传统的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奖项,因为我们已经在这个领域获得了高度的市场评价,并连续几年获得该奖项。

  翰威特一直致力于成为新理念的倡导者,获得最佳组织和人力资源变革管理咨询公司,这并不是说我们发展了新的咨询业务,而是企业有了这个新需求后,我们把翰威特在全球的这项专业能力引进到中国来,并在咨询服务上体现出了结果。我们的一些客户也同时获得了《ChinaStaff》杂志颁发的人力资源奖项,这对我们来说也是很好的奖励,我们希望客户通过我们的咨询服务能够达到,甚至超过它们的既定目标。

  另外,翰威特从2002年初开始启动人力资源外包业务,到2005年获得'最佳的人力资源外包管理公司',表明了翰威特在中国已经把全球业务运作模式搭建起来了。

  HR管理世界:翰威特的业务涉及人力资源咨询、人力资源与福利外包、人力资源管理电子化等等,这些业务的比重是什么样的?在翰威特的战略上它们各占有什么位置?

  刘渊:对于翰威特中国而言,咨询业务占了我们中国业务的70%,外包业务占30%,预计在未来 5-10年,情况会反过来。这并不是说我们的咨询业务下滑了,而是说我们的外包业务会飞速增长,业务模式逐步和翰威特全球靠拢。

  HR管理世界:翰威特为什么会钟情于'最佳雇主'调研?'最佳雇主'的评选标准是什么?

  刘渊:翰威特进行'最佳雇主'研究是由我们的一个理念支撑的--我们认为,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 企业能够通过其员工获得更较好的经营结果。一个公司能不能成为'最佳雇主',其实是雇主品牌建立的问题,企业的雇主品牌应该和企业外部的市场品牌是吻合的,如果企业的外部品牌是一个很可爱,风趣的品牌,企业的内部管理不可能是很严酷的。翰威特就是这样一家内部品牌和外部品牌是一致的,是非常人性化的公司。

  翰威特公司自2001年开始进行中国'最佳雇主'研究,就一直致力于研究企业成为最佳工作场所的原因所在。研究对获得参加研究资格的企业的总裁、人力资源部门和企业员工进行问卷调查,对获得的问卷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将结果送交独立的评审委员会,以隐去企业名字的方式评选出最佳雇主企业。翰威特将最佳雇主企业和其它参加研究企业进行对比,分析企业成为最佳雇主的主要驱动因素,并比较分析两者的经营业绩、员工敬业度水平、领导力等方面的差异。'最佳雇主'研究不仅仅是评选和公布最佳雇主企业,而是探究企业如何通过企业员工来建立真正的竞争优势,及最佳雇主企业之所以成为理想工作场所的独到之处。研究还将帮助企业认识其在成为最佳雇主企业道路上所处的位置。

  翰威特'最佳雇主'调研是一个全球品牌,'最佳雇主'这个品牌是最先由翰威特带入中国的。现在市场上有好多这样的评选,其中的差别是我们运用的评估标准、方式、工具和流程。翰威特的出发点在于寻找结果,在2005年中国'最佳雇主'研究中,翰威特对16个行业的250家企业,超过369,000 名员工进行了问卷调.[NextPage]

  HR管理世界:翰威特的企业文化是怎么样的?企业是如何在保持企业文化的统一性前提下促进本土化的?

  刘渊:翰威特的企业文化可以用几个词来概括:第一,翰威特的企业氛围是非常自由和开放的;第二个是企业员工非常受尊重。我们的招聘面试程序比较长,希望未来的员工员工能见各个业务部门的人,看看你是不是适合我们公司,并且我们招聘员工遵循 '天鹅法则(swan)'(出众smart, 努力工作workhard, 有志向ambitious,和蔼可亲nice )。在翰威特,你会发现我们的名片都是没有头衔的,这是因为我们注重的是角色的不同。你可以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在公司内部来推行想做的事情。当然,这是一把双刃剑,它能鼓励大家提出好的想法,更努力工作;另一方面就是会增加公司的运营成本。

  HR管理世界:作为人力资源咨询业的标杆企业,翰威特招聘员工的基本要求和特点是什么?

  刘渊:这要根据具体的部门,比如有一个部门我们会招应届毕业生,而我们的咨询部门就会招有经验的人,所以说招聘渠道是不一样的。另外,我们一个标准是前面提到的'天鹅法则',还有一个可以称为是'翰威特之道',我们会告诉应聘者我们是怎么培养员工的?我们是怎么为员工规划职业生涯的?怎么做项目的?你可能会喜欢什么?会不喜欢什么?等等。因此,喜欢翰威特企业文化的人就会留在翰威特工作很久。翰威特希望员工积极主动,对客户和行业保持敏感,热爱咨询工作。

  HR管理世界:员工在翰威特能得到什么样的成长?翰威特能为员工的成长提供什么?

  刘渊:翰威特致力于成为市场上的领先者,我们希望客户能够与我们保持长期的良好关系。所以我们对员工的要求是他应该是一个让客户可以觉得满意、放心同时又是一个有趣的人,既能一个完成任务又风趣的人。翰威特为员工提供不同的培训,除了用课堂培训的方式外,主要是采用导师制,让员工能够一点一点地进入翰威特的文化,掌握翰威特的咨询理念、方法和工具。你可以成为一个某一领域的专家,你也可以成一个全面的咨询顾问,或担任管理岗位。不同员工要有自己的角色定位,公司会帮助员工,使他与公司同步发展。

  HR管理世界:您曾经在商业银行亚洲风险管理部门担任高级分析师,著名咨询公司北京分公司经理兼中国区银行及金融业务负责人,邓白氏集团位于纽约的金融与银行业务分部担任美国东部地区的风险管理顾问和中国区商务拓展经理,以前的这些工作经历对您现在的工作有什么帮助和影响?

  刘渊:首先毫无疑问这个是有帮助的,在加入翰威特之前,我在一间传统上市公司供职,从事跟财务,风险投资相关的工作。我一直担任的职务是商务经理,有一段时间也做过咨询,但是主要是做商务工作。所以说加入翰威特后,我知道怎么样以商业的角度来看待人力资源管理。为什么翰威特会选择我也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原因, 翰威特注重的是通过咨询服务对客户的经营业务产生影响,这是我们咨询的核心所在。因此,我以前的这些工作经历会帮助我更加理解翰威特的咨询业务,我也会更加顾及企业管理层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看法。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我比较熟悉上市公司的运营模式和法则。翰威特以前是个合伙制企业,2002年以后成为上市公司,因此我的工作经验都是对此有帮助的。

  HR管理世界:您作为一家著名跨国公司中国区的总裁,可以说您的职业生涯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您认为您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刘渊:首先我个人觉得不能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成功,只能说这是一种惯性。1992年开始工作以来到现在,我一直努力工作,如果说是什么帮助我职业发展的话,我觉得是我的性格,我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比较外向和乐观;其他的,比如说运气,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但是如果要找我自身的原因,我想应该是我乐观的心态。

  刘渊先生简介

  刘渊先生是翰威特咨询公司大中华区总裁。

  在加盟翰威特咨询公司之前,刘渊先生曾任某著名跨国咨询公司北京分公司负责人兼中国区银行及金融业务负责人。回国之前,他还曾在该公司纽约分部担任美国东部地区的风险管理顾问和中国区商务拓展负责人。刘先生具有十年多的全球客户咨询服务经验和销售管理经验,为不同行业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销售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提供全面的策略及运作咨询。刘先生自1992年开始其职业生涯,在某跨国商业银行亚洲风险管理部门担任高级分析师。

  此外,刘先生还曾多次为企业,行业协会及美国商会作有关风险管理策略和人力资源管理的演讲发言。刘先生是美国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的注册代表,美国信用管理协会的注册会员。刘先生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HR管理世界:耐克森的前身是阿尔卡特的线缆部门,从2000年独立重组至今,您作为HR是如何形容它的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的?

      李磊:耐克森是有着百年历史的专业电缆制造商,是全球线缆行业唯一一家拥有如此悠久历史的厂家,目前位居世界电缆业的前三强。所以,耐克森拥有对世界电缆行业的深入理解、卓越技术、以及大批专业精英。

      就管理风格来说,耐克森是一个强调民主、主动和授权的企业,这和公司源自法国有密切关系。员工在公司有关条例的规范下 ,可以自主决定工作方式、所利用的资源、工作时间等等,总之,员工被赋予更多自主决定的空间。

      企业文化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耐克森的文化简言之就是'以人为本'。而作为企业文化的推进者,我们从HR的角度将企业文化'物化'或者说具体化为:工作环境、薪资福利和员工发展三个方面。

      从工作环境角度来说,耐克森强调的'以人为本'体现在创设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我们所谓'安全',是指我们的厂房和我们所选用的办公楼全部采用耐克森'防火电缆'布线系统,员工可以受到世界顶级的安全保护。此外,我们采用相对弹性工作制度,还努力为员工提供生活和交通的诸多便利。

      从员工发展角度来说,公司提供员工职业发展的平台和各种培训机会。我们积极为员工安排适当的岗位,来展示他们的才华。培训主要包括海外技术培训,国内的管理课程进修等等。在国内我们与中欧工商管理学院、北大光华管理学院以及国内其他一些培训机构保持合作,为有发展潜力和意愿的员工提供适当的培训机会。

      从薪资福利角度来说(这是HR的强项),我们常年与外部的专业咨询机构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市场和同行业的薪资福利水平,更新我们的薪资福利策略,从而维护我们的人才定位以及保持健康的人员流动率。

      HR管理世界:在这样一个特殊行业里,耐克森如何招聘和选拔合适的人选呢?

      李磊:线缆其实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从家用电器到汽车、轮船、飞机、铁路;从手表的精密电缆到电动马达和变压器;从石油、天然气的电力和通信线缆到综合大楼的线缆布局,线缆几乎无处不在。但我们本地高端人才资源却很有限。其中原因主要有2方面。一方面,目前中国设有线缆专业的院校只有西安交通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另一方面,中国线缆行业大大小小有上万家制造商。2:10000足以说明人才竞争的激烈。

      目前耐克森的中国投资力度还不算很大。但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需要,HR部门需要作中长期人才规划和公司品牌的宣传。目前耐克森已经与诸多线缆研究所合作一些项目,今年我们又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委托培养定向研究生。在给予在校学生一定的项目实施机会的同时,也使他们了解到耐克森的产品和文化。另外我们还在西安交通大学设立了奖学金。我们希望藉此加大企业品牌的宣传力度,以吸引我们的潜在员工和合作伙伴。 在招聘的过程中,为了寻找了解线缆行业的专业人才,我们主要考察候选者的3点素质:专业背景、诚信度和团队合作精神。其中,诚信是我们非常重视的品质。为了确定候选者是否能对自己的行为、工作以及公司负责,我们对候选者进行背景调查,同时在测试过程中设计一些诚信问题测验和心理分析。有时我们收到100份简历当中只有5、6份是符合专业需要的,再通过其他的个性和沟通能力等的测试之后,最多只能选中1-2名人选。

      HR管理世界:目前耐克森大中华区拥有4家独资公司和4家合资公司。人力资源是统一管理的吗?目前人员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李磊:耐克森集团公司的人力资源是统一管理的。我们可以从专长、领域和年龄三个维度来归纳目前的人员结构特点。就管理人员而言,耐克森大中华区高层管理人员已有半数以上为本地人才;就技术人员来说,合资企业90%的人员为技术生产员工。他们都拥有几十年的工作实践,线缆行业无论理论、技术和技能都扎实过硬。而就销售人员来说,他们的队伍非常年轻化,平均年龄在27、28岁。这支销售队伍同时拥有技术化的特点,因为他们来自专业对口的院校,拥有坚实的技术背景和娴熟的销售技能。

      由于耐克森集团于2003年7月由原来的技术导向型企业转变为销售导向型企业,HR因此也更加关注销售队伍的建设以及耐克森集团的市场宣传力度。

      HR管理世界:那么能否简单介绍一下销售人员的培训体系?

      李磊:耐克森的销售人员首先需要接受相应产品线为期2周到1个月的产品和技术培训,培训结束后与主管共同制定销售学习计划,其中包括电话销售、拜访客户、谈判、演示等方面的技能技巧培训。公司目前已经制订了一个非常系统化的销售人员培训计划,旨在帮助他们能更好的开拓市场,服务客户。 由于行业和客户的特殊性,耐克森销售部门目前只设定大客户经理。因为销售经理主要以单枪匹马的形式管理他们的客户,他们更需要接受耐克森系统的培训计划。以产品培训举例来说,我们会邀请处于领跑者地位的集团内的国外关联公司来做。这些关联公司根据培训目标制定出非常详尽的培训内容,对每个内容的执行情况详细记录并签名。从而确保我们的销售经理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值得强调的是,耐克森的技术人员本身也是为销售服务的。售前,为了深度了解客户需求,耐克森的技术人员会协同销售经理与客户交流;在安装实施过程中,技术人员会跟踪进行指导和客户技术培训;售后,技术人员还需要提供相应的维护服务。因此,我们的销售人员始终与技术人员并肩作战。

      HR管理世界:要将HR职责的各个环节统一起来,沟通与辅导显然很重要。那么耐克森的人力资源部门是如何通过沟通与辅导将招聘与选拔、培训与发展、绩效考核、薪酬管理等环节有机结合在一起呢?

      李磊:HR的各个职责本来就是有机结合的,其中沟通和辅导最为关键。沟通指的是与一线管理人员沟通交流,使他们意识到人员管理是他们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他们也应该担当起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责任。当一线管理人员拥有这样的认识后,他们会主动思考公司需要什么样的人,这样候选人的市场定位如何,如何制定人员的发展计划,如何设置考核目标。他们会发现,这就是人力资源链,各个环节之间不可分割。此后,HR在推行工具、政策的时候将会容易很多,被认同度也得到提高。当然前提是HR制定的各种政策和推行的各种工具必须是专业的、有助于公司战略实施的。

      而辅导指的是,好的主管不是事必躬亲的,他们应该知道如何通过及时沟通、有效反馈和悉心辅导,帮助下属不断进步和主动承担,提高绩效表现和管理能力。HR所要承担的辅导责任,更多意义上是指与同级经理、下属多交流,发现他们的需求和问题,给出专业的建议,使经理们的员工辅导工作更为有效。

      HR管理世界:在有效沟通方面,是否能与我们分享一些您的心得?

      李磊:如果说销售人员是最善于与外部人员打交道的人的话,那么HR应该是最善于和企业内部人员打交道的人。我认为针对不同的员工,需要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有时需要尝试多种方式,不厌其烦,才能找到最合适的方案,从而达成沟通和辅导的目的。比如说,在和高学历的员工对话时你要展示出专业性、理性和逻辑性;有些员工性格直爽,需要你开门见山谈问题;有些员工很理性,你不能在他面前描述一个难以实现的蓝图,而又提不出切实的意见;有些员工脾气比较急躁,你需要冷处理,善于运用倾听技巧,等他们冷静后再谈问题。方式方法上,我比较推荐三明治方法,特别是在作绩效考核反馈和面谈时,或提出改善方案时。 其实对于HR而言,做好员工关系的工作非常重要。有时我也会遇到沟通方面的一些挑战。比如说遇到资历比自己长而又不愿敞开心扉的经理人,直接就某些问题沟通有时会相当困难。可以借助他人之力达到想要的效果,譬如通过设置相关管理课程,通过培训师的指导来给予经理人培训。而选合适的讲师对此法的成功或奏效至关重要。我曾经比较成功地策划过这类培训,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通过培训后,那些资历比我长的经理人会主动来找我,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在HR方面需要了解一些东西,我们之间的合作关系也因此加强了。

      HR在推行过程中,有时需要第三方的干预,这些第三方有时可以是企业外部的力量,比如咨询机构、培训机构;也可以是内部力量,比如HR的上级、CEO、同僚。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很感激我的老板们,他们从精神到财力上地支持HR工作,使得我们有机会和能力开展各种项目。当有不同的声音发出时,我的老板总是坚定地支持我,做我的后盾。

      当然,要获得信任与授权,HR首先要有令人信服的真材实料,让老板看到你的价值和对业务提升的贡献。协助搭建并维护企业的基本的平台,不断了解业务、人员、产品和市场,是HR成为企业战略伙伴的大前提。

      HR管理世界:那么耐克森在管理关键员工和一般员工时是否采用了不同的激励方式?

      李磊:原则上我并不鼓励采用不同激励方式管理所谓的关键员工和一般员工。首先,员工之间的能力差异并不很大,一般可以通过培训和辅导来引导其发展。同时,公司应该给予他们均等的机会,令其有展现能力的平台。但是,员工的绩效和表现还是会很自然区分开来。有些员工在出现问题时能积极思考,并带着解决方案找主管讨论,而有些人员只会将问题提给主管,只负责执行。在这种时候,正如我之前谈到的,主管有效辅导和沟通将能对员工起到不同的作用。我们提倡员工主动思考,带上积极的解决方案。而这种能力是需要培训和强化的。 员工之所以有区分,主要在于他们对自己的定位不同,他们都应该成为公司有价值的员工。因此,在激励员工方面,对待不同的员工应该采用不同的方式。比如有些员工致力于从事管理工作,耐克森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培训和发展机会;而有些员工希望成为技术专才,耐克森也为他们提供参加海外技术培训和大型技术交流的机会;还有一些员工只希望拥有固定工作,稳定的收入和良好的工作环境,那么耐克森也能积极地从各个方面满足和激励他们。员工个人的选择是被公司尊重和重视的,因此针对不同发展方向的员工制定相应不同的激励方案是有必要的。

      HR管理世界:您不断提到培训和发展对于激励的作用。那么耐克森是如何在保留关键人员的同时保持健康的流动率呢?

      李磊:每年耐克森都需要制定人员发展计划,而HR应该在员工提出此类建议和问题之前就已经做好了规划。耐克森集团在全球范围内作每年一次的人员评估计划,并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为集团的接班人、潜质管理人员制定系统性的培训和发展计划。因为我们与全球众多工商管理学院都有合作项目,所以国内的人才也会被送到各种管理项目中学习发展。这的确是耐克森在提供员工职业发展平台方面所作的积极努力。对员工的尊重和职业规划,能有效地帮助我们留住他们。 如果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与企业无法达成共识时,我们会鼓励员工去寻找更合适的机会。对于制造行业而言,我认为5%左右的流动率是健康的,过低的流动率可能反映出懒散和僵化的趋势,而过高的流动率则预警管理制度上的问题。目前,耐克森的主动流动率保持在3--5%之间,而HR在员工离职时进行离职面谈,已经成为我们改进管理制度和进行有效辅导的必要程序了。

      HR管理世界:您认为离职面谈是否应该全部由HR部门来完成?如何看待离职面谈对企业的积极意义?

      李磊:离职面谈是HR的工作内容之一,如果我们过度使用第三方力量进行离职面谈,那么可能让员工感到自己不被尊重,自己的意见不能被很好的接受。同时,HR从员工加入公司到离开公司的整个过程中一直在提供支持和帮助,从某种角度来说,HR应该比其他部门更有机会全面接触员工,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相对容易。因此在离职时,员工更愿意向HR敞开心扉。

      至于离职的原因也是因人而异,员工在未办好离职手续之前往往不愿意过多暴露真实的离职原因,尤其不愿意谈直线关系这样敏感而容易带来压力的问题。但是在他们离开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就更愿意而且更客观地谈他们的离职。因此,员工离职一段时间之后,我们还会进行离职调查。有些关键信息对改进我们的工作非常重要。比如说,曾经有员工提出他离职的原因是在公司内部无法获得岗位流动机会,不能在其他领域获得锻炼,这样的想法在其他员工那里也存在。他启发了我们制定出相应的集团内岗位轮换制度,使员工能在不同领域、不同地点得到更多的学习和发展。

      当然,在内部轮换之前,我们需要确定员工的知识、技术等方面已经准备成熟,我们不能以牺牲生产效率为代价。而这样的准备时间长短也因人因岗位而定。

      HR管理世界:耐克森作为行业领先者,在知识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是什么?

      李磊:正如管理学家所说,在现在的商业环境下,哪个公司的知识管理做的好,哪个公司获得的成功机会也将更大。很多商业领域的案例也证实了组织通过知识管理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耐克森的知识管理做的不错。在法国总部,耐克森拥有一个项目,每年邀请全球的耐克森员工分享大家的成功经验,它们涉及流程管理、技术改进等各个方面,大家通过这样的大聚会来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心得。此外,耐克森也经常在公司内部网上提问,全球员工都可以参与讨论和反馈意见,公司对这些意见进行整合,形成书面化的成果,并予以试验和推广。

      同时,耐克森也通过制度来改进知识管理。以HR为例,我们正在编制HRM的管理手册,对HR的各项功能进行经验性的总结,比如如何制定相关的政策、表格和工具,这些信息和方法都收集在册,保证无论是谁在HR的岗位上,都能借鉴以往的做法,实现HR的各种基本管理功能。这与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很类似,每个流程的经验都将以书面化的方式保留下来。

      HR管理世界:有人说,组织如果不能引导和管理变革,那么这个组织将难以生存。您是如何看待HR在变革管理中的作用的?

      李磊:我们常说:人生没有一处不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我认为对于HR来说,应该拥有对变化敏锐的感知和重视。比如在组织重组、转型时期,HR要首先理解和接受变化的必然性,预测结果,从而反推出变化的过程,找到变革的根本点,也就是企业对变革的需求。至于员工对变革的反应,HR要使员工从拒绝转为接受和支持变革。HR可以通过各种策略、政策和活动的设计与执行,让员工感到变化所能带给组织和个人的进步。

      当然,在变革时期总会充斥着不同的声音。如何统一思想,我认为关键在于核心人物CEO。HR需要帮助CEO找到阻力,通过制定专业化的方案和宣扬成功案例来说服员工,但如果单凭HR的力量,很难成功。这又让我们联想到何种管理方式将有助变革管理。采用民主式管理还是集中式管理,在不同情况下所产生的效果不同。比如变革的紧迫时期,没有很多时间进行思想统一的工作,那么集中管理可能效果好。而在组织拥有充分时间的时候,我认为通过头脑风暴,让成员共同讨论,让管理者和领导者听到不同的意见,能起到'兼听则明'的作用。

      HR管理世界:不少人认为劳资关系是HR最进退两难的问题。您是否同意这样的观点?

      李磊:我并不是很认同这种观点。作为专业的HR,处理劳资问题是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HR首先代表投资方,要充分考虑投资方的利益。同时HR作为管理员工的部门,将员工视为公司的重要资产,那就需要了解员工,在遵纪守法的前提下照顾好员工利益,将股东和员工的利益协调起来。

      专业的HR不应该简单地把自己归在任何一方,而应该是双方的协调者,保持自己的专业精神。

      HR管理世界:如果将HR的角色归纳为4方面:战略伙伴、管理和制度的专家、雇员的激励者、变革的推动者。那么对您而言,这4种角色在整个工作中的分布比例如何?

      李磊:我认为在组织发展的不同阶段,HR的角色不同,工作的侧重点也会不同。在耐克森从阿尔卡特分离的过程中,HR的工作重点在于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基础平台的搭建,使各项制度建立起来,保证在过渡期间公司正常运转。HR在此时更多是管理和制度的专家。而公司在重组、变革时期,比如2003年7月转型后期,HR需要利用其经验与专长宣传和强化变革,推动改组的成功, HR就变为推动变革者。至于雇员的激励者,则是HR日常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每天我们都需要帮助员工协调各种矛盾、帮助他们卸压,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案促使员工学习和发展,提高产出。而谈到战略伙伴的角色,我觉得不能一步到位,需要在把基础工作做好的前提下,需要在不断了解公司的业务、产品、市场和人员的前提下才能慢慢进入。


    李磊 先生简介
    李先生目前为耐克森集团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总监。他获得了苏州大学英语专业的硕士学位及澳大利亚Southern Cross University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目前,就读于法中高校合办的工商管理博士学位班。

    在加盟耐克森集团以前,李先生曾就职于德国西门子自动化与标准驱动集团在华的合资企业及西门子医疗集团下属听力集团的独资企业,全面负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View
  •   物流管理是一种企业的核心竟争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工业型社会正在逐步向信息型社会过渡,其关键资源也由资本转变为信息,知识和创造力。技术创新发展日新月异,信息的瞬间万变使不确实因素增多,而创造力又是21世纪获得竟争优势的有力武器,企业必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赢得竟争优势。企业资源包括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取自企业外部资源本身并不具有某一组织独特性,尽管由于市场的不完全性和稀缺性的特点造成不同企业在获得稀缺资源的机会是不均等的,但是在“谁可以获取这些资源”的权利上不同组织之间并不具有天然的不平等性,只是由于不同企业在自身知识和能力的不平等性,才导致在资源获取和利用的“质异性”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之间的知识与能力差。由于外部资源全身不具有某企业的特性,企业利用外部资源的前提是对内部资源进分析,使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相结合,就形成企业的整合资源。企业为了适用新的竞争环境,整个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是实现竟争力的关键因素。企业的物流管理是根据内部资源的特性,去发现、选择、利用外部资源,是企业整合内部和外部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内在反映。
       完善质量和信息的管理
      哑铃型企业是一种新型的组织结构,大部分从事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的历史较短,处在企业的高速成长期,强调企业变革管理,往往忽视事务型管理,因此一些基础管理工作还待完善,特别是质量管理和信息管理。完善质量工作不仅要建立内部质量审核体系,强化质量考核和质量竟争,提高员工自控,互控能力,职能部门的专控能力,还要开展对供应商的质量管理和质量评估,选择优秀的供应商,同时加强外购件的检验力度,确保外购件处于“零缺陷”状态。完善企业的信息管理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产品,部件,零件和原材料编码体系,确保物资的供应商与需求相一致,便于物资计划编织,采购订单的签订,财务,生产,仓库结算完成,也是企业开展ERP企业资源计划的基础。
      实施ERP企业资源计划
      实施ERP的过程从本质上是企业各种资源的重组过程,实施ERP这个资源管理系统,就要从人力资源,财物资源,生产计划各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在物流方面要对供应全过程进行全面管理,包括采购计划的制定,采购过程的控制,跟踪物料的存取和配送等。物流信息化管理以后,整个物流各项业务处理的信息高度共享,大幅度降低了大量的重复简单劳动,提高了工作质量,而且对电子商务开展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持。商务部门将销售订单信息反馈到生产制造系统,生产系统对订单信息进行分解,分解出对原材料,零部件的需要品种,需要时间及需要量,再传递到采购部门,整个过程全部通过ERP进行。企业通过ERP方法,将物资采购和库存的资金正确及时地反映到财务,在任意时刻都可以参照现在的库存量,在途量,为新的订单以及预期的物料消耗计算某种物资的需求。这种可靠的数字信息源有利企业开展即时化采购和实施网上业务采购,降低采购费用。海尔实施ERP以后,开展了B2B电子商业务采购,1年就低成本采购10%,节约采购资金10个亿以上,库存运用ERP的方法以后,采用统一的系统管理,库存可以有效降低10%~30%。
      构建企业的供应链
      供应管链理是物流发展的高级,构建企业供应键是企业物流创新的支撑,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制造,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等,先进制造模式的出现,以动态联盟为特征的新的企业组织形式逐渐产生了,使原有企业生产组织和资源配置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集成化的供应链是以资源外用为特征的集成企业网络,它改变了原来的“纵向一体化”模式而向“模向一体化”模式转变,市场的竟争不再是单一企业的竟争,而联盟之间的竟争,即供应链之间的竟争。因此,原来那种单枪匹马的企业竟争策略已不适应世界经济的发展,企业需要学会如何与其他企业进行合作的策略与技巧,构建企业自己的供应链。 
     构建企业外部供应链,成为供应链的主体企业
      哑铃型企业强大产品研发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决定它是构建供应链的主体企业,从开始构建供应链那一天起,就要与相关企业共同协商,充分考虑相关企业的想法与要求,发挥企业间各自的优势,形成优势互补的供应关系,才有可能设计出企业愿意接受的,有利大家长期发展的供应链。经过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企业可以淘汰很多较差的供方,使零部件和原材料的质量得到保证,同时降低总的采购费用。供应链合作关系是较为稳定,长期,和紧密合作的关系,合作伙伴之间共享各自掌握的信息;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降低用户的成本,在合作伙伴之间会合理分担交易费用,达成双方满意的协议价格,减少双方讨价还价次数;合作伙伴之间通过联合库存管理,双方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使供应链过程中的每库存管理者(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都从相互之间协调性考虑,保持供应链相邻的两个节之间的库存管理者对需求的预期保持一致,从而可以减轻需求信息导和扭转的程度,降低库存的不确定性和库存的数量,减少了库存费用,同时能够为实现零库存管理,准时化采购,精细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提供条件和保证;供应链合伙之间通过技术合作,同步研发和试制新产品,可以缩短产品开发的周期,分担研发产品失败的损失,提高企业面对日益不确定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和降低企业竟争的风险,提高企业的竟争力。
     整合企业内部物流,成立物流中心,构建企业内部供应链
      哑铃型企业通常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回收物流是分属企业不同部门,物流环节中的各项业务是分散进行的,物流信息在各个部门之间流转不畅,共享程度差,整个物流效率较低。成立物流中心就是要把涉及物流组成部分的采购,运输,储存,分拨,包装,装卸,配送,售后服务,互联网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等业务经营管理权限从基层分解出来,由物流中心全面系统地负责企业所有物流工作。整合采购,将企业的采购活动全部集中,规模化经营,全球化经营,进行招标采购和网上采购。开展配送,将原材料与零部件及时配送到各生产车间,实现车间准时化生产的要求。建立储运部门,把从生产线生产出来的成品统一仓储,统一配送到销售网点,甚至配送到用户手中,为零距离销售产品提供配送的保证。建立体化仓库,降低仓储费用,优化库存结构,确保物资快进快出。培养一支不仅懂得物流市场运行,而且具备驾驭以联网为支撑的物流信息系统能力的物流人才队伍。
     借助外部力量发展企业物流
      企业管理领导不仅要懂得比较合理和有效地分配自己的资源,而且借助企业外部的力量来实现企业目标。哑铃型企业发展物流首先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完善周边环境,大力发展与企业相关的产业,建立一个相互支持的产业群,缩小企业配套半径,降低物流成本。其次要加强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合作,通过与专业物流公司合作,实现企业物流社会化运作,大大提高物料运输和产品配送效率。再次,为了保证物流改革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企业可以邀请专业物流公司协助设计修企业物流系统方案。
    View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