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家居变天了,五大新趋势干翻旧世界!
2021年,随着“房住不炒”、“房产税”等理念脱虚向实,地产行业迎来大周期调整,受上游大宗商品涨价、疫情之下整体经济滞胀等影响,定制家居行业纷纷开始战略调整,进行适应性布局。企业更加注重修炼内功,利用数字化转型蓄能,实现生产智能化、管理精益化,服务全链化。
数字化是信息化的进阶,如果说信息化阶段是从技术侧出发推动业务发展的话,数字化阶段则是从业务侧出发牵引技术赋能,技术和业务紧密结合从而产生商业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利用数字化转型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国产关键软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定制家居行业在2022年将显现五大趋势。
大投入成常态
自研需谨慎 联合更安全
近年来,家居行业纷纷斥巨资进行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升级改造,例如欧派自研全流程信息化管理系统CAXA已经全面上线,并将持续投入进行优化;云峰新材10月发布的招股说明书透露,拟募资约12.5亿元用于投资智能化全屋定制家居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及信息化提升改造项目和品牌渠道建设项目。数字化不是斥巨资就能一蹴而就的项目,对大多数家居企业来说,自建模式需谨慎,因为耗时长、收效慢而且有风险。折衷的方法是与第三方专业软件企业联合,比如皮阿诺在财报中披露,公司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和创新性优势,全面构建SAPS/4HANAERP系统平台,积极打造加载个性定制设计生产管理系统(造易&MES)等。
此外,还有跨界携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入局者,如阿里的每平每屋,京东的一站式家居家装“京东家”;也有上下游企业延伸产业链,如万科、碧桂园、华润等地产龙头,通过自建建材生产基地、进入家居建材供应链以及与科技企业合作打造智慧社区、提供智能家居等模式,进入家居领域。
整体来看,数字化已经成为家居行业企业的新基建,赋能于业务优化及转型,加大投资已经势不可挡。
全员体验更关键
不再局限于客户本身
全面体验(Total Experience)是一项结合客户体验、员工体验、设计师体验和生态合作伙伴等多重体验的业务战略。其目标是改善从技术到员工再到客户和生态伙伴的全方位体验交集的整体体验。家居行业不能只把眼光放在提供给消费者客户良好的体验,比如装修渲染图、AR/VR 沉浸式体验。还应该思考业务全周期里所有参与者的体验,比如设计师、工厂里的工人,门店营销人员等等。
举例来说,设计师软件应该实现能设计即能制造交付,工厂端定义的产品结构工艺、价格体系、制造工艺范围等标准集成到设计端时,可以形成带约束规范的设计体系,这样才能让设计师专注于设计而不用顾虑设计的效果无法生产,提升了设计师体验。再比如,当设计规范无法与生产规范保持一致时,订单因前后匹配问题造成工厂后端需要人工进行备注补数据,无法照顾到工厂工人的体验。
2022年,在定制家居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全面体验的提升会成为一项关键指标。
中台愈加重要
提升组装式能力 快速应对新变化
在技术和市场都加速变革的时代,企业的韧性和灵活性显得尤为重要。中台等概念的提出正是为了提升企业的“组装式”能力,其外延包含了对新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综合运用。在阿里的推动下,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了一股中台旋风,其他行业的一些先行先试者被技术牵着鼻子走,盲目上马,却收效甚微。
业界对中台开始理性看待。谈到“组装式”能力,家居行业的零售/工程+橱柜/衣柜/卫浴等多业务多种类同步开展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搭建中台,基本功必须从数据做起,让业务能力像搭积木一样,用低代码的方式把场景拼搭起来。但外包建立数据中台并非灵丹妙药,企业应该从数据分类、数据结构出发,找到可扩展、可组装的路径。例如从多层级基础物料数据起步,实现全品类产品工艺标准、参数、算法规范,构建产品、价格、工艺、设备、素材数据体系。只有这样调理好内部肌理(数据),才能快速应对外部变化。
生态会共建
平台有局限 业务有精专
一提生态圈,大家自然会想到BATJ这类互联网企业,他们拥有创新的科技能力及大量的数据积累,天生具备成为跨产业生态领导者的优势。但传统制造业很难成为跨产业生态群的引领者,目前,家居企业最大的顾虑是被互联网企业裹挟。但随着这两年互联网企业向2B行业用户的渗透,逐渐磨合出了多赢的模式,行业壁垒不是靠先进的技术能够轻易攻破的,家居行业更是如此。
相反,有些企业开始主动借力,获取倍增动力。专业能力要有专业分工,不可能完全自建,识别出自己的核心能力后,守护好护城河,圈层之外的资源,比如网络能力、计算能力、连接能力、服务能力等,可以运用生态圈上的资源,实现共赢。
软件用国产
迎来政策助力 使用适应更好
在定制家居头部企业的示范下,越来越多家居企业意识到数字化的价值,对工业软件所带来的降本增效、开源节流需求越来越大。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国工业互联网领域的“四梁八柱”正在构建之中。软件是工业智造的“灵魂”,为支撑工业领域的自主可控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下,近两年重大行业的基础软件及应用软件正在逐步替换。家居行业在2022年也需做出积极准备,国产化软件在安全性、适用性方面更具优势。
目前,国际上从事家居软件及信息服务的企业主要包括德国豪迈WCC、加拿大 2020,国内从事家居软件及信息服务的企业主要包括酷家乐、三维家、造易软件等。2022年,随着政府、金融、电信、能源等行业国产化的替代升级,家居行业也将未雨绸缪,从口号到实践。
以“沙发+软床+床垫”为主要构成的软体家具市场,近年来发展迅猛,并赢得了多股力量的争夺。
有统计显示,从2016年到2020年,软体家具的总规模将从1609.5亿元增长到2211.78亿元,意味着将超过2200亿。
规模稳健扩张,需求红利持续释放,没人不为之心动,从顾家、喜临门、敏华、慕思、雅兰、金可儿、舒达、左右等软体家具头部企业,到众多独具优势的特色品牌浮出水面,都在想办法提升竞争力,获取行业版图持续扩大、新消费群体崛起带来的旺盛机会。
在这个行业里,我们注意到了一些新的发展风向,以及一些快速崛起的特色品牌,比如百丽、菠萝斑马、趣睡、Casper等。
四种趋势主导软体家具行业
近两年里,随着80后90后主流消费群体的崛起、智能技术的引进、家居消费偏好的变化,以及部分优势公司的崛起,软体家具市场正在孕育变局。
越来越多的企业寻求设计、材质、功能、经营模式、渠道等方面的创新,力图在新一轮竞争中占得优势位置。
趋势一:围绕新生代消费者做研发
多年来,软体产品的外观造型相对传统,从2018年开始,我们注意到部分走俏的沙发、软床等产品,设计变得时尚,颜值更高。
或引进中国元素,造出具有文化魅力与视觉感染力的产品;或紧跟流行,迎合社交媒体上受追捧的审美需求。
这背后的产品逻辑是,面向年轻人设计,围绕80后、90后新生代消费群体的需求设计。
有调研显示,80后90后占到家居家装消费人群的7成以上,其中的线上家居消费人群里,两个群体加起来占将近8成。毫无疑问,成功影响了他们,也就赢得了现在与未来。
察觉到市场变化的部分企业,正努力做相应的调整,比如:
产品外观更轻盈,沙发扶手在变窄,靠背在变矮,线形更流畅;
沙发组合方式更灵活,传统的转角位与直排位,以及当前流行的独立妃位、墩位等,增加沙发使用的慵懒感;
软床的床屏在变薄,床框在变窄,视觉上呈现轻盈感等。
趋势二:以功能为导向做智能软体
软体家具正大量引进智能技术,比如电动床、智能床垫、可自动调节的沙发、软体家具增加USB接口等,这些产品确实能带来更新鲜方便舒适的用户体验,市场前景备受看好。
以智能床垫为例,可以监测用户睡眠数据、侦侧人体的体征等,然后进行温度调节、软硬度调节、睡眠干预等,在改善睡眠质量方面,比传统床垫又进了一步。还有智能沙发,可以实现座位前后调节、上下调节、头靠与腰靠调节等。
趋势三:以软体为核心向整体家居延伸,满足一站式购齐的需求
部分软体家具在深耕单品类的基础上,开始想着向上下游延伸,提供一站式购齐的服务。
比如跟定制家居企业合作,实现成品+定制的全屋方案,或者自己开发定制产品,向全屋配齐靠拢。当然,软体企业在向整体家居延伸时,大多考虑到了新品类的特殊性,增强与原品类的粘性。
还有一种延伸方向是家居用品,比如家纺、家饰、窗帘、枕头、床品、香薰等,进而实现全屋一体化设计,或者围绕客餐卧室给出整体方案。
趋势四:追求体面,又兼顾性价比
一项中产女性的消费调研显示,看重品牌的占到36.9%,看重性价比的占到46.6%,看重品质的有46.3%,还有30.5%的人看重价格。
这种消费选择,同样体现在家居领域。
软体家具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品牌,定位中高端档次、有调性,品质好、服务走在前面,而价格比较实惠,已然成为部分买家的首选。
这两类公司将获得更多机会
我们的判断是,未来的软体家具行业,有两类公司将获得更多胜出的机会:
一种是头部企业,比如喜临门、顾家家居、梦百合、敏华、左右、慕思这类,前十强的营收大概400多亿,占了整个市场的20%左右。
这类公司的前景依然不错,原因在于:
一是现有的软体大品牌们,名气相对较大,对获取B端、C端客户都有极大的帮助;
二是软体家具前十强里,部分是上市公司,融资渠道成功拓宽,资金充足,在市场竞争方面更具优势。
三是这些公司没有固步自封,而是保持了进取的势头,推新品、扩网点、抢夺新消费群体,有这样一份向上的劲头,前景一般不会差。
第二类最有可能成功的企业,将是那些勇于创新,并且在产品与服务上独具特色的企业。
他们规模可能不是最大的,但在经营模式、产品策略等方面,有自己的硬核本领。
他们往往具备几个共同特征:
1)定位清晰,在细分市场享有盛名,数十年坚持,形成了不错的市场口碑;
2)或者高性价比,同品质情况下,价格比一线品牌更低,既能满足要体面、要档次,又要性价比的消费需求,同时还能支撑经销商在终端的营销活动力度,盈利点高。
3)也可能是高端定位,服务高收入阶层。
4)有一支长年跟随的铁杆经销商团队。
5)重点经营口碑,往往能够赢得高比例的老客户支持。
由于中国市场的庞大与消费的多元性,在未来的时间,留给这种特色品牌的机会依然很多。
大而全与小而美将长期共存,部分小而美甚至会长成参天大树,尤其是差异化竞争优势明显的软体家具品牌,发展空间广阔,这正是大家的机会。
在中国和欧洲,轮流停电、天然气和电力价格飞涨,随着北半球进入冬季供暖季,情况有可能变得更糟。
能源危机威胁着全球硬木和林产品贸易,可能使它们产生进一步中断,其影响甚至大于目前因新冠疫情停产和国际海运放缓的影响。
受打击最严重的地区是美国硬木锯材出口最重要的一些出口产地。即便最近硬木锯材的出口量有所下降,中国对它的采购仍占到其向全球出口量的32%。
欧洲国家则占硬木锯材向全球出口量的13%,并在2021年以远快于向全球出货量的速度增长。特别是,与2020年相比,硬木锯材向英国的出口增长了87%,占到今年向欧洲出货量的36%。
中国:电力不足的挑战
工厂面临轮流停电
自9月以来,中国许多的家庭和工业用户失去了电力供应。除了轮流停电,工厂还被要求减少用电量,并采取措施提高效率。
一位美国出口商说:“低附加值、高能耗产业受到的打击最大,木制品制造业在这两方面都属于其中。”
金融分析师认为,新冠疫情停产后开展的新业务和政府政策的变化,是产生这场危机的原因,这可以归结为中国需要的电力超过其发电能力。
中国政府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19年以来,中国的发电量增长了14%,但这并没有跟上电力需求的增长。
自2019年1月以来,中国的发电能力一直存在缺口,迫使其从周边国家购买电力来弥补差额。自2020年末以来缺口特别大,此时因新冠疫情停产数月后工业重启。
此外,由于冬季取暖,白昼时间减少,以及新年停产之前的工厂业务,12月用电高峰是常见的。
火力发电厂的问题
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称,2018年,中国的全部能源的供应中煤占59%,火力发电占69%。
2021年,中国增加了煤的开采,但是据路透社、彭博社和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中国的燃煤发电厂的发电量低于峰值。
根据咨询公司德莱特(Delloitte),电价的上限使发电厂得支付更多的费用来获得额外的煤炭——无论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导致它们定量供应可用的电力。
更让问题雪上加霜的是,中国还实际上抵制了价格往往更便宜的澳大利亚煤炭。
2019年,澳大利亚是中国第二大煤炭供应国(EIA)。然而,在2020年4月,澳大利亚总理斯考特•莫里逊(Scott Morrison)多次呼吁对新冠疫情在中国的溯源进行独立调查。
中国政府官员警告了后果,到2020年年中,停止了对澳大利亚的煤炭进口。
尽管中国增加了从其他供应商进口的煤炭,但截至9月底,其煤炭进口总量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6%。
前景
最近中国政府提高了电费的上限,命令发电厂增加发电量,放松了一些环保限制。分析家们怀疑这些措施是否足够来解决今后数月的问题。
此外就算有电,由于政府完全放开了工业用户的电价的上限,工厂也可能不得不考虑成本而停产。
中国春节期间的停工和海运费用不断攀升的问题结合在一起,今冬明春硬木锯材向中国的出口前景不太乐观。
欧洲:飞涨的能源成本
由于欧洲摆脱了2020年因新冠疫情的封锁,对能源的需求恢复原状,去年的冬天较往年寒冷——因此对天然气的供应尚未恢复,促使价格飚升。
天然气价格处于历史高位,10月下旬在欧洲欧洲的产权转让机构(Europe’sTitle Transfer Facility)录得40美元/百万英热单位(MMBtu)的价位。这大约是美国价格的8倍。
据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称,今年欧洲的天然气库存已经降到了很低的水平,10月的库存水平只有满库存的77%,比前五年的平均水平低了14个百分点。
随着欧洲为过冬储备,全球需求(包括来自中国的需求)仍高于正常水平,价格上涨的压力继续存在。
电力价格也处于历史高位,部分原因是欧洲的发电中天然气发电约占20%。2020年12月,英国现货电价飞涨,2021年8月达到历来的新高,即149美元/兆瓦时(千度电)。
其它影响因素
欧洲的气候政策限制了发电厂和工业设施的温室气体排放,但允许通过“排放交易系统”进行额外排放。随着发电需求的增加,今年碳信用期货价格上涨了77%,10月26日达到69.97美元/吨。
据可再生能源智库Ember称,2020年,英国和欧盟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首次超过化石燃料发电量。当天气不佳时,可再生能源的可靠性碰到问题。
由于严重依赖风力发电,英国风力发电站在9月的几天里发电量很少,因为北海停止了刮风(《华尔街日报》)。已经处于电力短缺的困境,暂时的发电不足推高了电价,迫使人们转向更多的天然气发电。
前景
高能源成本正在影响整个欧洲的商业。在英国,一些工业用户已经停产或减缓了生产(《金融时报》)。
英国造纸工业联合会(Confederation of Paper Industries)一直在游说政府帮助解决能源成本问题,称“目前这种规模的成本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没有迹象表明当前的天然气成本危机及其对电价的影响即将结束。”
如果没有干预,人们担心能源的高价格将使更多的制造业无法盈利。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同意从今年11月起向欧盟国家出销高于已签约(价格)水平的更多天然气(《欧洲新闻》)。
然而,像去年那样,严冬季节将加剧危机,使工厂陷入财务困境,并阻碍美国未来的出口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