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拼方案到拼供应链,家装市场的风向是否改变
Detail

从拼方案到拼供应链,家装市场的风向是否改变

Publish Time: 2018-12-18     Views: 653     Source: 腾讯家居     Author:
Description: 在互联网家装的冲击下,家装市场的格局开始进一步分化和细分。在大众消费市场,大大小小的整装公司与小施工队并存。在高端家装市场,设计方案营销取代产品营销成为主导,不管是设计师、设计机构还是高端家装公司都被要求做整案交付。......

 在互联网家装的冲击下,家装市场的格局开始进一步分化和细分。在大众消费市场,大大小小的整装公司与小施工队并存。在高端家装市场,设计方案营销取代产品营销成为主导,不管是设计师、设计机构还是高端家装公司都被要求做整案交付。

受此影响,高端家装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悄然改变,不同的竞争主体之间看似P K的是方案,但最终决定胜负的往往是背后的供应链。

从产品驱动到设计驱动,设计师或将成高端市场最重要消费入口

伴随着消费升级,以及国人审美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高端消费者开始意识到:贵≠高端,并愿意为设计师的设计方案买单。与此同时,随着设计方案对消费者购买行为主导性的增强,由高端家装公司、设计机构承载的设计师渠道有望取代高端卖场成为高端家装市场更主要的消费入口。

记者从主营进口建材的代理商那里了解到,目前越是高端的建材品牌,对设计师渠道的依赖程度越高,超过半数的进口高端品牌超过85%的订单都来自设计师。

除了硬装市场,软装市场的设计师入口效应同样明显,深圳国际家居软装博览会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五年前该展会的设计师在参展的专业观众中占比不超过3%;步入2018年,这个比重快速上蹿至35%。

从“给回扣”到帮助成交,供应链角色转变背后是一个更健康的市场

在设计师渠道快速崛起的同时,设计师的生态也在悄然转变中。过去的家装市场,设计师少收甚至不收设计费,利用方案从材料商手中拿回扣,既是行业潜规则,也是不少设计师赖以生存的特殊门道。不过,在大众家装市场,以橙家、爱空间为代表的互联网家装颠覆了这一生态。在高端家装市场,这种“潜规则”也开始走向没落,一个更加健康透明的新市场已经成型。

一方面是由于受消费主体转变的影响,消费者更机警,对“回扣”敏感且有了更多防范。另一方面,设计师端口效应凸显,渠道竞争加剧,要求设计师自身不仅要有很强的原创设计能力,而且要有着很强的供应链整合能力,才能确保方案的足够出色和顺利交付,从而在终端竞争中胜出。反观长期用设计方案来吃回扣的设计师,由于长期以来仅把设计方案当做盈利工具,设计方案水平难以得到提升,供应链的价格更是毫无优势,正在慢慢被市场所淘汰。

一个高端家装项目从开始施工到验收涉及的各类主材、辅材、家具、家电多达上百种,这意味着家装公司需要和各种品牌商达成合作,谋求整个材料供应链的形成。供应链的优势越大,方案成交的可能性越大。换言之,设计师对供应链的诉求,已经从追求“回扣”转向“帮助成交”。

硬装与软装均在上演供应链整合,缩减中间环节成主旋律

如何打造更具优势的供应链?记者调查走访了一些高端家装公司和设计师个人后发现,从目前整个市场的情况来看,并非所有家装企业都有机会与品牌方工厂直接合作拿到最低的进货价,大部分企业依旧是通过品牌代理商、分销商等渠道获得产品。如此一来,到消费者手中多数是第4手甚至第5手报价。有了这些中间环节,家装企业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想控制成本就非常困难,而在保障企业利润的前提下,想提高质量也成了无稽之谈。

无论是企业还是设计师个人,没有强势供应链,未来处境将十分被动。对于企业而言,离开好的供应链,意味着无法提供优质的服务,会导致客源减少。与此同时,没有强势的供应链,意味着无法降低成本,盈利不足可能会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对于设计师个人而言,没有强势的供应链,再好的设计方案,也无法落地。如果长期没有好的落地方案,设计师也会慢慢被市场淘汰。

在此背景之下,供应链企业开始推出针对家装或者设计师的厂家直供产品。另外也有一些与品牌方工厂有合作的经销商或者代理商,开始针对设计师渠道做供应链整合。

纵观头部企业近期发布的整装大家居战略,以及其他高端建材和高端软装企业的近期动态,通过缩减中间环节来实现供应链的优势最大化,将会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高端家装供应链转型的主旋律。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近年来,“跨界”可谓各行各业的高频词汇,尤其是在家居行业,正从消费产品步入消费生活方式的时代。时尚品牌跨界家居早就不是新鲜事,不少奢侈品大牌都有专门的家居系列;而“高街”品牌跨界玩家居,却是近年越来越明显的趋势……

    也许,正是这种多元化的跨界,让“不务正业”也可以“不误正业”,使各家居卖场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竞争。

    奢侈品牌最早入局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奢侈品的认识度和接受度也越来越高了。而不少奢侈品牌在其发展的历程中,也会开辟很多新的领域,创造出更多品牌价值。而奢侈品牌跨界家居行业,并非只是玩票态度,更是展现一种生活态度和思维方式。

    Fendi Casa

    1984年,Fendi开创了新的产品线——Fendi Casa。秉承了Fendi一贯坚持的个性、奢华、高雅的设计风格,Fendi Casa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了时尚界与家居业内人士的认可。在接下来的几年内,Fendi在罗马、米兰、巴黎、东京、香港等时尚云集之城开设了家居专卖店,引领着世界家居产品的潮流。

    Armani Casa

    作为时装的延长线,Armani在2000年推出家居系列Armani Casa,包括家具、餐具、照明用品、饰品等。不同于传统的家具家饰业,Armani Casa以时尚手法经营行销,每年分春夏和秋冬两季推出新品。

    Versace Home

    1992年初,范思哲创立Versace Home 家居系列。创立之初,Home 家居系列只包括家居纺织品,随后又与德国知名瓷器品牌Rosenthal合作著名的瓷器餐具系列:美杜莎、Meandre、巴洛克、太阳王以及Le Jardin deVersace 等。

    1992年后推出的每个系列都有自己的新主题,这些主题都和某个装饰象征相关,如美杜莎或新古典希腊回纹饰,这些现在已经成为范思哲的标志符号。

    除了上述品牌,LV、GUCCI、Hermès、Loewe、Tiffany、Cartier等奢侈品牌也早已开始跨界家居行业,将品牌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快时尚、服饰品牌也来掺和

    早在2003年,快时尚品牌ZARA就乘上跨界家居这股东风,品牌所属的Inditex集团推出了ZARA Home家居产品线,提供床上用品、餐具和卫浴织物等家居饰品,旨在以较低的价格帮助消费者实现打造“美好家居”的梦想。

    虽然ZARA Home同样是提供平价设计,延续了主品牌迅速出货、频繁上新的特点,但家居线的画风显得更为精致和高级。

    相对于ZARA早早耕耘起Home系列,直到2009年,H&M才推出了H&M Home系列,而且并未大规模发展独立门店,而是更多以店中店的形式,让人们在购物服饰的同时顺便看看餐具和床单。

    在2011年之后,国内不少服装品牌也开始陆续入局家居市场,比如MJstyle、拉夏贝尔、太平鸟旗下的太平鸟·巢……

    而在2016年7月,国内快时尚品牌西遇WESTLINK在西安未央熙地港开出旗下首家乐遇Funlink——一个提供家居用品、配饰及美妆护理等多元产品的子品牌;2016年年末,江南布衣家族也诞生了一个新成员——JNBY HOME。江南布衣方面对它的介绍为:一个以“live lively”为理念,提倡在自由积极的心境下探索高品质生活的生活方式品牌;2017年,海澜之家更开始向全品类集合店加速扩张,其旗下的全新子品牌生活方式类家居品牌Heilan Home优选生活馆在苏州、无锡、张家港和江阴开出了4家门店。

    除此之外,连卖花的野兽派也插手家居市场推出Beast Home。

    电商巨头也“亲自下场”

    除了奢侈品牌和快时尚、服饰品牌之外,电商巨头也不甘示弱,开始抢食家居市场。自从2016年网易严选的推出迅速打开市场后,随后我们就看淘宝心选、小米有品和京东京造的出现。

    而“互联网+”模式的不断推进,大家居和新零售的不断探索,为家居行业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近几年,作为传统行业的家居企业,也开始与互联网巨头合作,在行业洗牌中寻求突破。

    阿里巴巴投资居然之家

    今年2月11日,北京居然之家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阿里巴巴集团共同宣布达成新零售战略合作。与此同时,双方将共同打造云装修平台,从装修设计、材料购买和施工管理全链路重构家装行业模式。

    京东曲美联手开店

    在今年6月16日“曲美京东之家大屯东路店”开门营业,其全方位打通人、货、场的数字化连接,推动传统家居零售行业进入了数字化时代,为消费者提供创新的无界零售体验。9月27日,京东曲美合作再升级,位于来广营西路的曲美京东之家北五环旗舰店盛装启幕。

    红星美凯龙与腾讯合作打造IMP平台

    10月31日,红星美凯龙与腾讯宣布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发布其首个合作成果——IMP平台。在腾讯全方面的赋能下,红星美凯龙以微信小程序为线上主战场,实现全场景全渠道精准引流,将腾讯的流量和数据加持进行高效转化,首创家居行业“团尖货”模式,发挥“团达人”社交裂变优势,通过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内容营销提升转化率。

    此外,散落在淘宝、京东上的无数小品牌小商家,以及一些原创设计师品牌推出的少数单品,这对市场的分割也不容小视。

    总结

    据相关方调查显示,消费者对一个品牌至少要接触或者消费5到7次才会有印象。

    对于当下的零售业而言,场景消费是最火热的概念之一。而对家居领域而言,家居卖场往往有着丰富的产品类型以及巨大的SKU数量,通过特定的摆放陈列,很容易打造成书房、卧室之类的不同场景,再加上家居用品本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更容易吸引消费者去触碰、体验,无形之中便增加了消费者的印象,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

    因此,品牌跨界,涉足家居业,这不仅是对原有品类的延展和补充,扩大了品牌的附加值,还可以通过特定设计的家居用品,在无形中传递一种生活理念与追求,俘获受众的心。

    不过,隔行如隔山,毕竟是不同行业之间的跨界,除非有强大的资金、品牌资源和供应链作为后盾,否则这对企业的设计、供应链、原材料采购、货品管理等方面都提出新的考验。

    View
  •   从市场现状来看,智能单品的出货规模比较可观,全屋智能家居系统落地受限,相对而言,在高端消费人群和B端市场更易推广,但是如果想要成为消费市场的主流,就必然要占领容量庞大、更易引发爆发性增长的C端用户,推动全屋智能家居广泛落地,那么这条路究竟还有多远,又该如何往下走呢?

      培养大众生活习惯,激发智能生活方式需求

      智家网认为智能家居行业想要真正掀起一场智能家居消费热潮,推动智能家居的全面爆发,就不能满足于以智能照明、智能安防、智能影音为代表的智能家居细分领域的蓬勃发展,而应该引燃消费者对智慧生活方式的需求,驱动大众生活习惯朝着更加智能化、便捷化的方向发展。

      智能家居市场的消费潜力是巨大的,关键是这种潜力尚未被激发出来,对于很多普通消费者来说,智能家居不是刚性需求产品,自己完全不愿意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买单,所以“可有可无”成了消费者给全屋智能家居的定位,其实不然,就像智能锁一样,一旦消费者切身感受到它为生活带来的便利,传统机械锁就必然丧失竞争优势,并且将不断被使用更加便利、安全级别更高的智能锁所取代,关键是得先让消费者感受到智能家居带来的优质生活体验,然后才能一步步激起大众对智能化生活方式的追求。

      完善功能、持续优化体验,解决消费者痛点

      智能家居领域已经出现了很多横跨产业链上下游的领军企业,但是仍有新玩家不断入局等待瓜分市场,足以说明这块蛋糕有多诱人,而且机会犹存,尚未形成定局,此外,智能家居势如破竹般的发展热度也让大家对整个行业的未来又多了几分憧憬。如果说之前智能家居是炒概念,那么发展到现阶段,它确实是已经真真切切的走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以精装修、安装智能家居、打造智能社区作为卖点的楼盘越来越多,更多的普通居民开始加深对智能家居的认知。

      带给消费者更加便捷、舒适、安全的生活体验,这是智能家居的主要卖点,但是从智能家居用户的反馈来看,系统的稳定性、产品的体验感可提升空间依旧很大,而且有些产品功能过于鸡肋,无法深击消费者痛点,所谓的智能化只是停留在联网、智能控制层面。

      智能家居属于高科技产品,但是如果想要真正占领用户心智,智能家居就不应该仅仅只是停留在对科技成果的展示上,而是应该关注高科技所带来的智慧生活解决方案是否能够为消费者的生活带来效率的提升,以及生活品质的提高。智能家居在C端市场之所以迟迟未迎来爆发,原因还在于过度关注“智能化”,以至于为了智能而智能。在未来,如果智能家居想要在C端消费市场形成主流,还得先把功能和体验做到极致,产品足够吸引消费者时,才能激发购买力。

    View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