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木家具与板式家具环保之论
Detail

实木家具与板式家具环保之论

Publish Time: 2015-06-08     Views: 974     Source: 九正建材网     Author:
Description: 近期,看过一篇报道,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林作新在接受江西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谈到,“实木家具是不环保的”,一时引起业界哗然。到底真相如何,又如何理解林教授这个观点,还需要专业的分析。......

    近期,看过一篇报道,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林作新在接受江西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谈到,“实木家具是不环保的”,一时引起业界哗然。到底真相如何,又如何理解林教授这个观点,还需要专业的分析。

    什么是实木家具?

    定义:以实木锯材或实木板材为基材制作、表面经涂饰处理的家具;或在此类基材上采用实木单板或薄木(木皮)贴面后,再进行涂饰处理的家具。实木板材是指接材、集成材等木材通过二次加工形成的实木类材料。

    实木家具又分为纯实木家具与仿实木家具。纯实木家具是指家具的所有用料都是实木,包括桌面、衣柜的门板、侧板均采用实木制成,不使用其他任何形式的人造板。纯实木家具对工艺及材质要求很高。仿实木家具是指实木搭配人造板材制造的家具,板木家具就是仿实木家具的一种。

    木制家具便可分谓实木家具、仿实木家具、板式家具等。

    实木家具到底环不环保?

    影响环保的因素:原材料、制作工艺、胶黏剂、油漆、环境等。

    ①原材料:实木家具以实木为原材;板式家具的原材有胶合板、密度板、刨花板等,都是二次加工板材。

    ②制作工艺:实木家具多为榫卯结构,没有五金连接件或胶黏剂;板式家具的原材阶段一般都有施胶和热压,且安装多为五金配件结构。

    误区:

    1)实木家具是环保的,板式家具不环保;

    2)实木家具一定比板式家具环保;

    结论:

    1)实木家具是环保的,条件是在不考虑胶粘剂、油漆环保性的前提下;

    2)板式家具是不环保的,条件是在不考虑胶粘剂、油漆环保性技术发展的前提下;

    3)同样的国家检测标准,实木家具和板式家具不存在环保上的差异。

    提示:

    环境也是消费者判断家具环保的重要标准,因为家具体积和空间大小对甲醛、TVOC释放量存在影响,环保检测也会存在偏差。

    为什么专家对实木家具环保存不同观点?

    环保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也分大环保和小环保,家具是林产工业的重要一环,与关乎国家安全的森林资源息息相关,这从大环保的角度来说,实木家具的环保性值得思考。

    全球林业现状: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称,有史以来全球森林已减少了一半,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2001年的报告,全球森林从1990年的39.6亿公顷下降到2000年的38.亿公顷。全球每年消失的森林近千万公顷。世界森林面积的分布极不均衡,俄罗斯的森林面积最大,约占全球的1/5,其次为巴西、加拿大、美国和中国,这5个国家的森林总面积占全球森林面积的一半还多。

    我国林业现状:

    据2014年发布的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国森林面积2.08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1.63%,森林蓄积151.37亿立方米。人工林面积0.69亿公顷,蓄积24.83亿立方米。中国林地生产力水平低,发达国家林地利用率多在80%以上,中国仅为42.2%;世界平均每公顷蓄积110立方米,中国为90立方米。而且,全国森林资源年消耗量约29410万立方米,而立木总生长量为27532万立方米,年赤字为1878万立方米。

    结论:

    全球森林资源不断减少,导致一系列气候生态环境问题,保护刻不容缓。

    家具产业业态:

    可能有人会说,我国实木原材很大一部分依靠进口,就区域范围来说不会对环境造成多大的影响。实际上,全球各国都已经开始禁止或限制原木出口,长期来说,期不良影响依然存在。

    世界木材贸易的政策及管理:

    ①禁止出口原木的国家: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菲律宾 ,巴西、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秘鲁、尼日利亚等。

    ②限制原木出口的主要国家 :加拿大 、巴布亚新几内亚 、中国等。

    ③允许原木出口的国家:主要有美国、老挝、新西兰、智利、阿根廷、喀麦隆、加蓬等。

    结论:

    1)从全球森林资源保护的角度,如果过量利用原木用于发展家具产业,是非常不环保的行为;

    2)随着全球多林业过收紧政策,中国政府开始重视森林等生态资源的保护,实木家具必须寻找替代原料,速生材是其中之一。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有人说,家居行业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暴利,据说从出厂到最终消费者手里,大概要加价3—5倍;第二是薄利,据国家权威部门早前统计,家居行业平均利润率只有3%,特别是现在,各个环节的人都在说不赚钱。如何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众所周知,由于种种原因,家居行业税收不规范,比之其它行业向来有过之而无不及,3%的平均利润可能只是一个虚应故事的数字,但考虑到受近几年整体经济形势疲软、许多家具企业倒闭的现状,家居行业利润一直在走低,却是谁都不可否认的。

        实际上,我们更乐于相信家居从业者的经验判断,即很多家居企业一般都能做到15—20%的利润,甚至高的可以做到对半赚。当然,随着外在环境压力的日益增大,这种丰厚的利润的确也在经受很多挑战,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很多企业要么借助技术、管理或市场创新,要么利用市场不规范的漏洞,通过偷工减料、夸大宣传、税收不规范、非法用工等零和博弈甚至负和博变手段,还是能够曲折地实现以上“超额利润”的。

        这就是家居行业当下的生存景况:一方面是外界对家居行业的暴利指责,一方面是家居厂商的“莲子心多苦自知”。然而,家居生产成本价到市场零售价三四倍的价差,至少也是部分事实。那么暴利到底被谁赚去了呢?很多人都在说,被卖场赚去了。

        君不见,最近几年,家居行业形势维艰,各方势力瞄准卖场的“火力”特别足:都说家居卖场是“爷”,经销商是“孙子”;“孙子”经常埋怨“爷们”不设身处地为自己着想,捆绑着自己全国到处开店;埋怨他们为富不仁,经济危机来临时不帮衬着自己一把,租金不减,甚至变相涨租。一些厂商甚至开始借助协会、商会等中间平台,联合起来集体抵制卖场一些单方面的霸权行为。一些媒体也加入了对卖场的讨伐。

        实际上,感情用事地指责卖场表面上没错,但并没有道理。由于地产市场的畸形,以前很多家居卖场靠机遇、靠地租、靠资产升值确实坐着都在大把赚钱,根本不需要做多好的增值服务,确实变相地对实业甚至对流通构成了很大压力。但按理说,这是各行各业的普遍现象,为什么唯独家居厂商的矛盾尤甚呢?

        我们认为,关键原因还是在于品牌厂商的力量太小了。如果家居行业也有“格力”、“海尔”、“美的”那样的大型企业,卖场一再强势的话,完全可以自建渠道嘛,何必受人家的气呢?遗憾的是,家居行业不但没有那样的巨无霸企业,甚至谈得上消费者品牌的企业都很少。这也难怪,人家卖场会强势。

        市场经济很多时候是公平的,所谓厂大欺店,店大欺厂,市场主体之间的博弈,最后还是取决于实力。卖场或者说渠道品牌实力大,自然会把自己的一些规则强加于你,这些规则可能会对你有所损害,但只要合法,你也无可奈何。谁叫你品牌商的厂子太小了呢?谁叫你经销商不去找个好“爸爸”,不经营个好品牌呢?

        品牌厂家小,卖场实力大,对消费者有哪些潜在不利之处呢?首先是行业集中度低,中小企业多,短期行为多,竞争规则容易紊乱,消费者经常无从选择,利益得不到保障;二是低行业集中度也意味着低市场效率,企业很难通过垄断赚到超额利润,也很难通过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去消化成本,同样的家具,消费者往往可能要掏更多的钱去购买;最后是渠道商可能会趁机“越厨代疱”,不再安于流通的角色,甚至把自己打扮成品牌商,在家居产品的出厂价上,再狠狠地加一把价,让消费者口袋里的钱更加不值钱。

        刨根究底,我们会发现,暴利最终还是被家居行业企业经营管理的低效率给吃了!而要提高行业效率、企业效率,根本还在于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市场集中度,进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家居品牌要学着向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或其它垄断性创新要利润;卖场与经销商则要首先学会向流通和服务,进而向规模化、连锁化、标准化要利润。

        至少理论方向是这样的。但所谓知易行难,如何打破家居企业以往的路径依赖,让朝着这个方向的变革切实可行,则是一项更值得琢磨的课题。日本企业之父涩泽荣一认为,要使一件事物有进步,必定得依赖人们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充分地去谋利,才能成功,否则决难有所进展。 换句话说,很多变革与进步都是逼出来的。

        就目前家居行业来看,虽说很多边缘企业都在叫苦,但一些主流企业似乎还是活得不错,甚至一些还在闷声发财。因此,靠后者来推动变革应该比较困难。这种情势下,变革还得从边缘企业以及少部分思想前卫开明企业的突破开始:

        由于地处四川盆地,四川企业“战战兢,如履薄冰”,彻底打破沿海家企传统营销的那一套,绕开传统卖场霸权,化身商业平民主义的代表,从坐商变行商,借助专营店渠道,为家居行业打通了一道通往二三线市场的金光大道;

        由于洞悉家居行业传统品牌、营销、观念通病,连天红彻底颠覆行业规则,把红木家具这样通常被行业人视为艺术品、投资品的东西,当作“地瓜”,论斤论两地来卖。而且启动了强大的线上线下整合传播与新闻炒作,打破了红木家具领域由来只有品类品牌、而无产品品牌的怪圈;

        几年前,林氏木业、美乐乐、尚品宅配这样的企业,在所谓的主流家居人看来,还是些不值一提的“穷小子”,然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几年后的今天,这些“穷小子”们已经成为许多家居人高山仰止的新标杆。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活跃在一线家居市场、以传世嘉业为首的终端爆破乃至品牌爆破实践,在别人眼中,可能只是一种终端营销创新,但在王斌们的眼中,更是一种轻资产形式的渠道创新:它以系统性促销的形式,从横亘在所谓“一线家居”品牌与消费者之间传统渠道的坚冰中,打开了一个切口,让更多的家居品牌,以更适合的价格,走进了更多消费者家庭。

     

    View
  •     立足互联网这块“沃土”,电子商务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每年双十一的大获全胜都让不少家具企业为之眼红。作为传统的家居建材行业,家具企业进军电商存在诸多不便,而O2O模式的出现为家具企业带来了福音。O2O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这种模式“看上去很美”,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不少家具企业却发现“吃起来很难”。

        纵观当下家具市场,能够在O2O模式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的企业并未出现。那么,到底是何种原因造成了家具企业O2O模式当下的尴尬局面呢?

       原因一:家具电商体系运营不合理

        O2O概念的出现,让饱受电商冲击之苦的传统家具企业找到了救命稻草,近乎完美的线上线下配合体系成为大家学习的典范。那么,具体着力点放在哪儿了呢?传统以线下为主的企业几乎把关注点都放在了引流上,既然电商抢走了店面的人流,那么用O2O的手段再引回来。于是,借助移动电商、微信等手段开始尝试进行引流操作。

        可一段时间之后发现,非但消费者不领情,就连线下的经销商促销员和线上的电商团队都不愿意这样操作。其实,根本原因在于引流只是O2O的一种操作手段,如果不能理清整个产品和渠道体系,O2O引流只能是把消费者从一个购物渠道引到另一个购物渠道,降低了消费者购物便利,激化了渠道之间利益冲突。

        原因二:O2O模式脱离线下不切实际

        线下资源既是O2O建设的优势,也是劣势,处理不好反而成为包袱。有些家具企业为了减轻O2O建设中线下资源可能会产生的负面影响,将O2O作为一个独立的组织拆分出来,独立运营。将线上业务和部分可以整合的线下业务放在一个体系下,采用新的模式和思维对其进行重新规划和改造。因为体量小,改造受到的阻力和实际执行难度应该都会小很多,当模式成熟后,逐步加大资源投入,将传统业务逐步转移到新的O2O体系下,以实现O2O转型。

        此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O2O建设中存在的历史包袱问题,但新问题也随之而来。依靠不完整的资源体系建设的新O2O模式往往难以独立健康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扶持,而资源提供方往往为传统业务部门,这意味着传统部门需要为一个新部门输血,而其又会反过来抢夺传统业务。随着扶持力度的加大,其间的博弈也越发明显,缺少输血的O2O业务往往由于无法实现真正的发展,最后不得不走向失败。

        对于家具企业而言,尽管互联网时代下,电子商务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家具企业在当下O2O模式的探索中还仍处于初级阶段,想要最大程度地发挥出O2O模式的最大潜力,企业还需要深刻认识到这其中的问题所在。唯有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家具企业在这个领域中的探索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View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