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具行业的暴利被谁吃了?
Detail

家具行业的暴利被谁吃了?

Publish Time: 2015-06-08     Views: 848     Source: 九正建材网     Author:
Description: 有人说,家居行业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暴利,据说从出厂到最终消费者手里,大概要加价3—5倍;第二是薄利,据国家权威部门早前统计,家居行业平均利润率只有3%,特别是现在,各个环节的人都在说不赚钱。如何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有人说,家居行业有两个特点:第一是暴利,据说从出厂到最终消费者手里,大概要加价3—5倍;第二是薄利,据国家权威部门早前统计,家居行业平均利润率只有3%,特别是现在,各个环节的人都在说不赚钱。如何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众所周知,由于种种原因,家居行业税收不规范,比之其它行业向来有过之而无不及,3%的平均利润可能只是一个虚应故事的数字,但考虑到受近几年整体经济形势疲软、许多家具企业倒闭的现状,家居行业利润一直在走低,却是谁都不可否认的。

    实际上,我们更乐于相信家居从业者的经验判断,即很多家居企业一般都能做到15—20%的利润,甚至高的可以做到对半赚。当然,随着外在环境压力的日益增大,这种丰厚的利润的确也在经受很多挑战,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很多企业要么借助技术、管理或市场创新,要么利用市场不规范的漏洞,通过偷工减料、夸大宣传、税收不规范、非法用工等零和博弈甚至负和博变手段,还是能够曲折地实现以上“超额利润”的。

    这就是家居行业当下的生存景况:一方面是外界对家居行业的暴利指责,一方面是家居厂商的“莲子心多苦自知”。然而,家居生产成本价到市场零售价三四倍的价差,至少也是部分事实。那么暴利到底被谁赚去了呢?很多人都在说,被卖场赚去了。

    君不见,最近几年,家居行业形势维艰,各方势力瞄准卖场的“火力”特别足:都说家居卖场是“爷”,经销商是“孙子”;“孙子”经常埋怨“爷们”不设身处地为自己着想,捆绑着自己全国到处开店;埋怨他们为富不仁,经济危机来临时不帮衬着自己一把,租金不减,甚至变相涨租。一些厂商甚至开始借助协会、商会等中间平台,联合起来集体抵制卖场一些单方面的霸权行为。一些媒体也加入了对卖场的讨伐。

    实际上,感情用事地指责卖场表面上没错,但并没有道理。由于地产市场的畸形,以前很多家居卖场靠机遇、靠地租、靠资产升值确实坐着都在大把赚钱,根本不需要做多好的增值服务,确实变相地对实业甚至对流通构成了很大压力。但按理说,这是各行各业的普遍现象,为什么唯独家居厂商的矛盾尤甚呢?

    我们认为,关键原因还是在于品牌厂商的力量太小了。如果家居行业也有“格力”、“海尔”、“美的”那样的大型企业,卖场一再强势的话,完全可以自建渠道嘛,何必受人家的气呢?遗憾的是,家居行业不但没有那样的巨无霸企业,甚至谈得上消费者品牌的企业都很少。这也难怪,人家卖场会强势。

    市场经济很多时候是公平的,所谓厂大欺店,店大欺厂,市场主体之间的博弈,最后还是取决于实力。卖场或者说渠道品牌实力大,自然会把自己的一些规则强加于你,这些规则可能会对你有所损害,但只要合法,你也无可奈何。谁叫你品牌商的厂子太小了呢?谁叫你经销商不去找个好“爸爸”,不经营个好品牌呢?

    品牌厂家小,卖场实力大,对消费者有哪些潜在不利之处呢?首先是行业集中度低,中小企业多,短期行为多,竞争规则容易紊乱,消费者经常无从选择,利益得不到保障;二是低行业集中度也意味着低市场效率,企业很难通过垄断赚到超额利润,也很难通过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去消化成本,同样的家具,消费者往往可能要掏更多的钱去购买;最后是渠道商可能会趁机“越厨代疱”,不再安于流通的角色,甚至把自己打扮成品牌商,在家居产品的出厂价上,再狠狠地加一把价,让消费者口袋里的钱更加不值钱。

    刨根究底,我们会发现,暴利最终还是被家居行业企业经营管理的低效率给吃了!而要提高行业效率、企业效率,根本还在于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市场集中度,进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家居品牌要学着向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或其它垄断性创新要利润;卖场与经销商则要首先学会向流通和服务,进而向规模化、连锁化、标准化要利润。

    至少理论方向是这样的。但所谓知易行难,如何打破家居企业以往的路径依赖,让朝着这个方向的变革切实可行,则是一项更值得琢磨的课题。日本企业之父涩泽荣一认为,要使一件事物有进步,必定得依赖人们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充分地去谋利,才能成功,否则决难有所进展。 换句话说,很多变革与进步都是逼出来的。

    就目前家居行业来看,虽说很多边缘企业都在叫苦,但一些主流企业似乎还是活得不错,甚至一些还在闷声发财。因此,靠后者来推动变革应该比较困难。这种情势下,变革还得从边缘企业以及少部分思想前卫开明企业的突破开始:

    由于地处四川盆地,四川企业“战战兢,如履薄冰”,彻底打破沿海家企传统营销的那一套,绕开传统卖场霸权,化身商业平民主义的代表,从坐商变行商,借助专营店渠道,为家居行业打通了一道通往二三线市场的金光大道;

    由于洞悉家居行业传统品牌、营销、观念通病,连天红彻底颠覆行业规则,把红木家具这样通常被行业人视为艺术品、投资品的东西,当作“地瓜”,论斤论两地来卖。而且启动了强大的线上线下整合传播与新闻炒作,打破了红木家具领域由来只有品类品牌、而无产品品牌的怪圈;

    几年前,林氏木业、美乐乐、尚品宅配这样的企业,在所谓的主流家居人看来,还是些不值一提的“穷小子”,然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几年后的今天,这些“穷小子”们已经成为许多家居人高山仰止的新标杆。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活跃在一线家居市场、以传世嘉业为首的终端爆破乃至品牌爆破实践,在别人眼中,可能只是一种终端营销创新,但在王斌们的眼中,更是一种轻资产形式的渠道创新:它以系统性促销的形式,从横亘在所谓“一线家居”品牌与消费者之间传统渠道的坚冰中,打开了一个切口,让更多的家居品牌,以更适合的价格,走进了更多消费者家庭。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家具,也会因外观相似而让厂家把官司打到法院?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家具需求的不断变化,促使家具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推出新款、新风格的家具,既满足大众不同需求,也能使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然而,随之出现的抄袭、仿造等侵犯知识产权的事件日益猖獗,成为影响家具行业健康发展的毒瘤。

        “侵权泛滥,不仅使家具行业遭受了前所未遇的损失,而且对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在日前召开的“家具行业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上,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们各抒己见,为促进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完善积极献计献策。

        设计制作抄袭 仿造侵权频现

        今年3月下旬,广东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来到国际名家具(东莞)展览会会场,查封了顾家家居展馆内的一款产品。原来,展览期间,芝华士和顾家家居的一款功能沙发椅“撞脸”,该款产品涉嫌“抄袭”芝华仕某款专利产品。

        实际上,家具产品涉嫌抄袭的事件近年来频频发生,诉诸法院的也越来越多。2012年初,双叶家具公司的工作人员在市场上发现济南澳克家具有限公司生产的赖氏家具的多款产品存在抄袭双叶家具外观的现象,尤其是一款产品的床头、一款产品的玄关与双叶的原创产品外观如出一辙,于是将赖氏家具告上了法庭,指控其侵犯外观专利权。

        2013年6月26日,法庭作出一审判决,确认赖氏家具生产销售的床头、玄关等家具产品侵犯了双叶家具已申请的外观专利,判决赖氏家具赔偿双叶家具几十万元。赖氏家具不服,提起上诉,2013年11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确认赖氏家具侵犯双叶家具专利权成立。

        此案历时一年多,被誉为中国家居行业实木家具类专利维权胜诉第一案,首次打破了家具企业外观专利官司几乎打不赢的魔咒。

        此举也激发更多家具企业敢于站出来向侵权行为说“不”。虽然此前家具企业不乏维权案例,但大都只是采用“踢馆”的方式申明自己的原创,并未诉至法律。

        中国家具协会理事长朱长岭介绍说,中国家具行业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尤其是近十年的发展,成为总产值达13000亿元的大行业,从业人员达到600万人,去年出口完成531亿美元。“我国已经成为家具第一大出口国,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是长期困扰家具行业的问题,外观设计抄袭的现象在行业内常有发生,亟待重视和解决。”朱长岭说。

        业内维权难原因何在

        专家指出,当下中国家具行业内的侵犯知识产权问题已经十分严重,加上侵权赔偿额低,诉讼难成为普遍现象,企业的维权能力有限,业内普遍感叹维权难。

        “百强家具近年来遇到许多侵犯知识产权问题,我们也在提起相应的法律程序。其中遭遇一些新形式的侵权问题,如网络销售平台上出现很多小作坊,不知道其工厂在哪里,只是在销售平台上公布我们的信息,销售仿造品,我们起诉时,连相应的被告都找不到。”百强家具法律顾问蒋博说。

        曲美家具法务经理魏欣欣也说,曲美家具从2000年就开始重视产品的外观设计,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家具行业内的合作伙伴、竞争对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淡薄。“我们曾发现在一个江苏卖场,有小工厂抄袭我们的产品,当我们组织诉讼时,小作坊已经注销了,导致我们无法维权。”

        北京家具品牌联盟理事长戚麟讲道,维权振奋人心,但也很无奈。行业内叫得欢,但进展慢。行业内真正研究设计、自主创新的很少,更愿意抄近道。发现侵权企业过程艰难,侵权企业直接将产品进行抄袭复制,宣传图片是从网站上截图,导致维权中取证十分困难,有些被侵权企业不得已最终只能庭外和解。

        双叶家具常务总裁高非从本企业打官司的实践中感受到,除了常见的取证难等问题,判决后的执行难也令不少企业感到无奈。另外,法律程序、法律知识欠缺等也成为业内维权难的因素之一。

     

    View
  •     通过《龙江大讲堂》为企业带去更多的行业动态;通过各种参展学习活动,让企业了解最新的生产技术信息。龙江家具整治提升行动的整治工作没有丝毫的放松,同时提升方面的工作也没有半点的松懈。“只有两手都抓,两手都来推进,龙江家具行业的转型升级才能得以实现。”龙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梁伟沛表示。

        在龙江家具的提升工作方面,各个商会、协会、机构组织等起到了主要的推动作用。 而顺德家具研究开发院(以下简称“研发院”)在龙江家具产业的提升过程中,更是承担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龙江家具整治提升方案全面实施后,研发院提出了“协同创新·服务先行”理念,在龙江镇政府的引导下,组织家具企业开展一系列活动,在加强行业的整体软实力的同时,引导企业开拓更大的市场。

        制定材料价格指数
        争夺家具业话语权

        “如果一个地方的产业发展强大到足以成为这个行业的晴雨表时,那么这个地方产业就成功了。”研发院院长张建新曾表示,龙江家具产业升级应当建立材料价格指数体系,推动龙江家具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在全国掌握材料价格走势的话语权。

        于是,在今年的3月份,研发院发起的“中国(龙江)家具材料价格指数”平台建设正式启动。该平台将发布包括软体家具材料指数、板式和实木指数、家具基材指数、五金配件指数等11个板块指数,以及由其加权平均得到的家具材料价格综合指数。“有了价格指数,就有了话语权。”张建新表示,家具材料行业以后就得看“龙江指数”。

        而对于一个行业来说,谁能制定行业的标准,谁就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因此,近年来,研发院就致力于家具行业各种标准的制定以及相关标准书籍的编撰出版。在今年的4月,首部《家具材料标准解读与选编》之《纺织卷》由中国标准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而在5月中旬,在苏州召开的全国家具标准技术化研讨会上,《室内家具用石材通用技术标准》顺利通过专家评审。

        推广水性涂料应用
        引导企业开拓市场

        “行业要实现真正的强大,产品的质量是基础,如何让企业的产品质量得以提升,这也是研发院的一个重要工作。”研发院项目业务部主任马涛介绍说,中国(顺德)水性木材涂料涂装产业化项目的推广,是研发院近年来的一个重要项目,“水性涂料的应用,能在改善环境的同时,提升产品的质量。”

        然而,一项新材料、新技术的普及并不简单,涉及的不仅仅是资金的投入,还有更多的是技术层面配套。因此,针对这项工作,研发院开展了技术论坛、科普知识讲座、应用技术交流会、建立水性木材涂料展示体验中心、构建家具产业技能培训中心等一系列的产学研项目。“至今,研发院已经举办了四期水性木器涂料涂装工的培训班,希望能把这项技术进行全面的推广。”马涛表示。

        刚刚结束的5月,在江西南康家具展会上,研发院代表顺德家具制造产业集群,与南康家具制造产业集群进行了深度的交流,并在参与优质上下游家具制造、家具设计展以及行业论坛三方面开展了产业对接。“希望通过与其他产业基地的交流学习,能为龙江家具产业的对外开拓奠定一个基础。”张建新表示。

     

    View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