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居卖场:扩容与多元发展相伴
Detail

家居卖场:扩容与多元发展相伴

Publish Time: 2014-06-28     Views: 1386     Source: 北京晨报(北京)     Author:
Description: 自房价开始低迷后,作为下游产业,家居业界也开始了新的思考。为了不过“揪心”的日子,很多卖场在近两年扩张之后,纷纷开始进行结构调整。单一的家具建材经营似乎已经满足不了卖场的胃口。......

   自房价开始低迷后,作为下游产业,家居业界也开始了新的思考。为了不过“揪心”的日子,很多卖场在近两年扩张之后,纷纷开始进行结构调整。单一的家具建材经营似乎已经满足不了卖场的胃口。为了捕捉到更多的客户人群,很多卖场通过自身特色的细化,扩大了经营的业态,让家居卖场的经营不再单一化。京城的家居卖场在主业之外,又搞了哪些副业?

  京城家居卖场

  保持扩容速度

  今年上半年,家居卖场扩容的势头可谓迅猛如虎,从集美家居卢沟桥店到居然之家大兴店,再到靓屋灯饰城北五环店、吉星德亿家居广场……虽然城外诚家居依旧保持着单店的特色,但也在6月新开了国际家居馆和红木楼。大型品牌连锁店面的新开张和建材家居市场的重装亮相,使家居市场竞争更为激烈。

  强者更强、弱者更弱,马太效应也同样出现在家居业界中。无论是在逆势中开拓,还是在升级中求变,走在前面的卖场永远以最新的姿态展现着自己的能力。但是,摆在面前的市场蛋糕还是那么大一块,而想来分一杯羹的参与者却越来越多。扩容的同时,很多企业家便开始考虑,是否也要发展一些多元化的项目,让自己的业态更为丰满?

  多元化发展势头强劲

  纵观京城家居卖场开展的多元化、多业态的模式,可谓形式多样:红星美凯龙朝阳路店,不仅是建材家具的海洋,更配套了鲜花氧吧、青少年击剑馆、儿童乐园、婚纱店等生活互动设施,让红星美凯龙朝阳路店成为时尚人士追捧的“潮店”。家和家美也不断开创了多业态经营形式,先后开办了天王星娱乐城、小武基汽车配件装饰市场、家和家美国际酒店用品市场、全聚德烤鸭吕营店、串珠市场等。闽龙广场将作为闽龙陶瓷总部基地的升级版,集陶瓷、古典家具、餐饮、金融等多业态于一体,是一个以陶瓷为主体的文化、休闲、采购、展示的中心。而如今的集美家居,已经不再是一个专门经营家居、建材的卖场,而是一个囊括家居建材、红酒、酒店、皮革、电器等多个业态的综合卖场。居然之家在经营酒店用品城、文玩市场外,还准备打造家具博览园,并配以会展中心、酒店住宿等服务设施。

  从家居行业内的多元化到跨行业的多元化,众多企业都在用实际行动展现着多元化发展的魅力。似乎“术业有专攻”已渐渐在家居卖场行业“失灵”。在经营家居的同时,也致力于在另一行业开花结果,这些企业让家居行业呈现出五彩斑斓的奇态。
 

  “大家居”概念广被推崇
 

     如果要问这些家居卖场为何要这样发展,主要还是市场决定的。一个行业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不是一家企业、一个企业家说了算的,而是受到大环境影响。居然之家王宁宁在接受北京晨报(微博)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居然之家一直在推行“大家居”概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发展,必然也会推动家居企业多元化的发展:“像文玩古玩,其实也是从红木家具中延伸出来的一个领域。多元化也意味着创新,也让家居行业向外围突破,避免竞争单一化。”家和家美总裁田耘则认为,有市场资源、有契机的情况下,才会推动企业多元化发展:“对于家和家美来说,家居行业永远是主业,我们推行的是‘专业化的多元化’,在主业稳定、立足后,根据市场再开展新领域新项目。”

  城外诚家居副总刘洋则表示,这种大跨界的多元化并不是说一个家居企业的转型,而是企业家根据市场的跨界投资。“在家居产业经营不错的情况下,当然可以尝试些别的领域的投资。”吉星亿德家居广场总经理殷玉新也认为,这种发展可以说是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体量够大的企业未来容纳更多项目,必然会考虑多元化的发展。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近日有媒体报道,位于海印桥南东晓路烂尾了16年的海珠明珠花园有望近期重建。记者获悉,原租赁大厦裙楼的红树湾家居海珠店也因租赁合同到期,即将于8月31日结业关门。据红树湾家具负责人透露,2004年10月1日开业的海珠店是红树湾家具博览中心在广州的第一家店,现由于租金上涨已选择放弃续签,新场地的地址还在物色中。

        租金上涨、场地难觅以及各项运营成本的增加,使近年来更多家居卖场不得不改变策略:从市中心撤往郊区,呈边缘化发展,这种现象在广州市场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从2010年开始,美居中心被拆,并搬迁到了天河东圃,再到金海马黄埔大道西店的撤离以及员村山顶喜龙商业广场的退出,时至今日,家居大卖场在城中心生存尤为艰难。

    租金高涨

    家居经营难以为继

        2004年开业的海珠店是红树湾家具在广州的第一家店,开始打破老牌的金海马、香江家居在平价家具市场上的一枝独秀。此后,红树湾家具快速地开始了它在广州的扩张之路,截至目前,拥有包括海珠店、陈家祠店、番禺店、中山大道东店、花都店共5家门店。上周,记者在现场走访发现,早已接到商场的通知,许多商铺早早地打出“样板、库存清货”告示牌,毕竟大件家具储存、运输都很麻烦,能清清爽爽走人就是胜利,利润的多少反而是次要的。

        据了解,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黄金十年,经济促进了楼市,楼市又成就了家具行业,广州的家具卖场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经济进入了结构调整期,楼市不再火爆,家具行业之前培养起来的一批家具经销商,在萧条的市道下艰难谋生。同样受到行业不景气的影响,但凭借多年的行业积累和管理经验,红树湾仍然在固守行业的一方水土,拥有不错的行业口碑。如今这一地段成了“香饽饽”,撤离成为海珠店的唯一选择。从某种意义上,它的开始,是广州家具行业发展史的一个里程碑,它的结束,也代表了家具行业一个时代的终结。

        海珠店营运总监刘移山告诉记者,海珠店结业并不是经营不善,纯粹是一个无奈的选择。据他介绍,当初进驻的场地是一栋烂尾楼,以签订租赁合同的方式经营,合同将于今年8月31日到期,原本希望能够续签,但十年的城市发展,这个物业的价值与十年前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眼下的租金涨幅大大超过了家具行业所能够承受的范围,无奈之下也只能放弃续签。至于售后服务,他告诉记者,无论是早先购买的,还是清货的商品,届时将由红树湾中山大道东店继续接手跟进,并从原商户的质保金上来赔偿。

    卖场生存

    城市边缘化成趋势

        据记者了解,目前在广州市区的大型家居卖场中,以“二房东”角色、采用租赁式经营的仍是主流,除了少数个别以自有物业方式,前者如马会家居、红星美凯龙、吉盛伟邦琶洲店等,后者如金海马万星店等。很多业内人士说,家居卖场的边缘化生存或将成为这几年的一个趋势。

        事实上,随着一些临时建筑的拆迁,近年来广州家居卖场的郊区化趋势一直很明显。如今,位于广州边缘的家居卖场就有美居新生活奥体店、大石家私城、吉盛伟邦番禺店、金海马芳村店、百安居天河店、博皇家具博览中心等。“选址在城市边缘,自然有地价优势和配套服务的低成本优势,还有物流成本低的优势。”在金海马营销总监陆其风看来,“毗邻市中心,又不在市中心”既满足了家具、建材的仓储、流通的需要,另一方面也为动辄几万、上十万平方米的规模效益提供了可能。

        开业已10多年的大石家私城,是广州最早的城市边缘卖场,也是边缘地带选址的受益者。“整个大石家私城已扩张超过十万平方米,门店多达数百家。”其负责人告诉记者,位于广州边缘的大石,商业地价显然比广州要便宜,对于许多代理商和经销商而言,在此开店,既可以保持一定的档次,又可以相对降低成本,增强商品的价格优势。选址在城市边缘开设卖场,一些家居业的巨头还有其他的考虑。翻看广州商业史,有一个现象很有趣味,广州的繁华中心一直处于动态中。例如当年的天河,也是广州的边缘,如今已经是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了。

        什么样的家居业态才能赢得最后的生存权?目前尚无定论。但面对过度膨胀的卖场面积,日趋同质化的商场定位、布局以及运营模式。也有专家表示,这与一线城市城区家居卖场呈饱和状态有关。据中国家具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家居卖场的总面积已超过4000万平方米,其中50%的卖场面积属于过剩。与市中心城区空前激烈的竞争、市场可开发度已经越来越小相比,靓家居总经理曾育周表示,郊区市民已具备了一定的消费能力,对品牌家居的需求与日俱增,就近消费能很大程度上让这部分需求释放出来。针对网购、团购改变传统大卖场的盈利模式,高德汇总经理李志宽认为,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与文化素质的提高,时间资源的稀缺,其需求呈现出典型的复合化、感性化的态势。“中心城区家居卖场的生存法则,要么向高端升级转型、要么走小规模精品化,不变肯定不行。”

    View
  •     “不好意思,公司高层会安排统一回应。”6月25日,深圳华源轩家具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黄金发给记者发来短信,表示个人不便回应关于公司破产的传闻。在截稿前,记者也未收到该公司的相关回应。 

        此前一天,华源轩官网上转发一条报道,显示公司已委托广东圣方律师事务所向某网站发出律师函,称该网站关于华源轩深圳龙岗的工厂申请破产的消息不实。报道同时显示,律师替华源轩确认IPO失败,但对于风投撤资的传闻未予回应。 

        近期包括华源轩破产传闻在内的一系列事件,让家具制造企业长期资金链紧绷的危机浮出了水面。IPO放行能解决这一行业难题吗? 

        “前景”还是“钱紧”? 

        此次关于华源轩风投撤资的传闻,无论是华源轩还是华源轩的投资机构,均未予正面回应。 

        事实上,风投的目标明确,无非是企业上市后获利退出。但对于家具企业来说,IPO本身就是一个艰难的选择。IPO首先意味着财务规范化,而对于家具制造这样一个劳动密集,且大量中小企业聚集的行业来说,财务规范化也就意味着成本增加和牺牲价格竞争优势,一些企业往往就是因为这方面的原因被拖垮。 

        华源轩IPO失败,与此不无关系。2013年,IPO“打假风暴”降临,在还原财务报表真实性、剔除严重粉饰业绩和业绩下滑严重的拟上市公司的要求下,对拟上市公司展开了一场财务核查行动。华源轩由于当时未能及时上交财务自查结果,选择暂时中止审查。 

        由于家具企业普遍体量偏小,许多家居企业为了能通过IPO融得更多资金,往往会在上市之前铺摊子,甚至大搞形象工程。华源轩于2010年前后做了两件震动业内的大事:一是在惠州兴建了占地面积达21万平方米的新生产基地,二是请来名星赵薇当形象大使。这两件事就被不少业内人士看成是“为上市,花大价钱搞企业包装”。 

        “这个行业本来就融资难,为了企业上市不仅增加成本,还要花钱去包装企业,资金链不紧才怪!”深圳家具圈的资深人士表示:“能成功上市当然会让人觉得有好‘前景’,当前资本市场形势并不看好传统家具企业,但不少企业依然急于上市,主要还是因为‘钱紧’,尤其是一再冲刺IPO的企业。” 

        家居企业扎推准备IPO已经成了当前资本市场的一大热点。不过,通过这些企业的招股说明书不难发现,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成了家居企业募集资金后最主要的去向之一。曲美家具拟募集资金约10.9亿元,其中约3.8亿元将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及补充流动资金。东莞南兴家具拟募集资金约4.62亿元,其中2亿元将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行业融资困境 

        “华源轩应该没到破产的地步,资金链紧张倒是很有可能。”深圳家具圈的一名资深人士对记者说:“家具企业恐怕没有几家资金链不紧张的吧?” 

        家具企业普遍规模不大,融资难的问题向来突出。从公布的数据来看,中国家具企业大多生产规模有限,2013年全国家具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462.75亿元。家具行业龙头企业索菲亚[0.31% 资金 研报]2013年的家具制造业的营业收入也仅为17.72亿元,市场占有份额仅为0.27%。 

        除了企业规模小,家具行业劳动密集的特点也是其融资难的一大原因。 

        近年来,板式家具在国内市场逐渐式微,实木类家具兴起。与标准化程度高的板式家具相比,实木家具对人工劳动的依赖程度高,在机器设备等方面的投入也不如板式家具,资产逐渐变得轻型化。对于银行来说,这也意味着可抵押物减少,进一步加大了家具企业的融资难度。 

        对于中小家具企业,此前银行通常采取的授信方式是联保联贷,但由于风险较高,很多家具企业不愿采用。比较可行的办法是产业链融资,比如说面向核心经销商融资扩股,华源轩就曾采取过这种方式融资。 

        不过这种方式带来的一个极端恶果是,一些企业为了短期发展,打着拓展销售网络的名义,大肆发展经销商让他们建新店,以这种方式铺货和完成销售额,却不顾经销商的死活。 

        此外就是引入了外部资本,比如说吸引风险投资。但家具制造业作为传统行业,风投大多缺乏兴趣。“家具制造企业要想获得投资很难,除非有一套清晰的新型商业模式可以吸引我们。”记者采访的一家风投企业的人士表示,他们正在考察一些提出O2O转型的家具企业,但目前暂时还没有这方面的投资意向。 

        在目前正准备IPO的家具企业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家族持股比例非常高。顾家家居的主要持股人顾江生及其父母的持股比例高达98%;赵瑞海兄弟3人则持有曲美家具97%的股权;亚振家具4家股东中高伟家族就占了3家,高伟、户美云夫妇及其女儿高银楠通过亚振投资持有亚振家具85.5%的股份。 

        “这种现象说明两个问题:一来表明股权过于集中,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风险高,投资者不敢贸然进入;二来也说明这个行业的融资确实比较困难,即使做到一定规模的企业,都很少能吸引到外来资本的进入,仍然要完全依赖家族的投入滚动发展。”上述风投界的人士评论说。 

        整合潮还是倒闭潮? 

        对于家居企业扎堆准备IPO,业内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希望这些企业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对行业展开整合。 

        广东省家具商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蒋德辉就表示,行业内不缺产能,缺的是整合,更期待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在插上资本的翅膀后发力整合并购。喜临门[0.75% 资金 研报]家具的董事长陈阿裕也曾对媒体表示,经过十年的黄金成长期,家居行业还未发生过大的整合,最近两年将是家居行业变革的临界点,市场份额将向大品牌集中。 

        那么,整合潮将会伴随家居企业的IPO热潮滚滚而来吗?记者采访的不少相关人士并不认同这一看法。

    “资本整合的第一难点就是财务透明度的问题。财务不透明的现象在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家具行业普遍存在,在这种情况下,谁也不敢去贸然并购一家企业。”风投界的人士首先从财务风险上进行了提示。 

        而在资深行业人士看来,家具企业的核心资产不是厂房设备,不是正面临剧变的销售渠道,甚至都不是那些尚未真正深入人心的品牌,而是企业的经营团队。这种资源,很难通过并购获得。另外,家具制造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特别是在非标准化的实木家具兴起的市场环境下,家具制造的规模效益并不明显,这也决定了整个行业的并购整合动力不大。 

        “实木家具的兴起和渠道的变革趋势,会让不少原先的大企业和大品牌感觉越来越不适应,尤其是习惯了板式家具那套标准化流程的企业。在消费个性化趋势越来明显,而行业集中度又如此分散的情况下,做大还不如做强。”行业人士表示。 

        当然,随着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传导到家居领域,再加上外销市场的萎缩,整个行业的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尤其是在全行业资金链紧崩的形势下,肯定会有优胜劣汰。“不过,我估计出现的是倒闭潮而不是并购潮。”上述家具圈的人士表示。
    View
  •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