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败的管理:嫉妒心理要不得
Detail

失败的管理:嫉妒心理要不得

Publish Time: 2014-03-04     Views: 956     Source: 中国总裁培训网     Author:
Description: 这是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一个湖南省湘钢退休女职工。个子很矮,身材很胖。那张脸仔细一瞧有隐隐凶恶之像。她的儿子靠抵她的职,才在湘钢世袭了个工作。......

    这是真实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一个湖南省湘钢退休女职工。个子很矮,身材很胖。那张脸仔细一瞧有隐隐凶恶之像。她的儿子靠抵她的职,才在湘钢世袭了个工作。而她的丈夫,老实巴交的一个人,本是湘潭玻璃厂的一名职工,这家小国营企业倒闭,给了他遣散费十多万。这家用这十多万把家里的旧屋拆了,重新砌了一户两层楼房。在没有这十多万之前,这名湘钢退休女职工经常性地咒骂她那老实的丈夫,骂得很狠毒,而这位老实的失业丈夫很少吭声反驳与抗议。有了这十多万,砌了新房之后,这世态炎凉的心态的女性才停止了咒骂与欺负这老实的丈夫。从此,邻居就很少听到她那叫嚣与歇斯底里地辱骂。而且这女的,还想违法多建房屋,想要砌三到四层楼房,但被晨辉房地产公司干涉,拍下了房屋照片,这才使得她不敢再升层多建房屋。

    跟她做邻居的是一位基督徒,心地善良,与世无争。这位基督徒有两个儿女,儿子是一名警察,女儿是一位管理者,工作很好。而且儿女对母亲很孝顺。这让湘钢退休女职工心生嫉妒。因为自己的儿子找不到工作,还要靠抵职才有工作。而且自己一家都没有读过什么书,家里一个高中生也没有。而邻居家子女读过大学,成龙成凤,很争气。这一相比之下,她那隐暗的心理很不平衡,就使坏。因为双方共一条粪便排泄沟,她就为了不使邻居的粪便排出去,就把这条排泄沟堵死了。这还不算,有一天,邻居家在维修危房,她又过来多嘴多舌,说不要这屋檐水滴到她墙壁上。善良的基督徒,本着让你不是怕你的心态,又遵照这湘钢退休女职工意思,让屋檐水不滴到她墙壁上。其实,这是很鸡毛蒜皮的一件小事,但是湘钢退休女职工从不把邻居当成一回事,以前仗着是湘钢的职工,就趾高气扬,以为自己了不起,自家又没钱,又没势力,又没背景,以为作恶,别人就怕了她。她哪懂得别人谦让与忍让的良心与好心?她把邻居的谦让与忍让,当成了软弱可欺。真正打起架,打不过人家。骂起架来,骂不过人家。她的强横,把家人与亲戚得罪了个干净,邻居也得罪了个彻底。周围邻居都跟她发生过激烈的冲突。她自己不知道自己所做所为,让人厌恶。还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很厉害,别人都怕了她。她看不得别人超过她,超过她家,不然她心理非常不爽。有时,故意找点事闹一闹,以为自己很威风。

    嫉妒是指人们为竞争一定的权益,对相应的幸运者或潜在的幸运者怀有的一种冷漠、贬低、排斥、甚至是敌视的心理状态。

    我们的生活中就存在这种无理取闹,以无赖为英雄的人。你能说这种人素质高吗?你能容忍这种人吗?

    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湘钢退休女职工就跟这种核心价值观唱反调。第一,破坏邻居之间的和谐与家人之间的和谐。跟和谐唱反调。第二,她不懂法,以为诅骂他人,堵排泄沟就没违法,其实,她犯了侮辱诽谤罪与民法中破坏相邻权的犯罪,只是邻居心地善良,没有去法院告她,所以才让她逍遥法外。跟法治唱反调。第三,她对邻居从不友好,总是一副占便宜,吃不得亏的心态,并且得理不饶人,咄咄逼人。跟友善唱反调。

    与人为善,人皆善之。与人为恶,人皆恶之。

(声明:凡转载文章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     很多管理者眼睛往往是向外看,一直盯着员工,觉得员工这要提升,那要改进,总感觉员工不尽人意。

        其实如果换个角度,多审视自己,把员工当做一面镜子,照照自己,发现最后需要提升的只是自己!

        很多事情的迎刃而解,需要改变视角,静心顿悟!

        1、当下的环境是最合适的环境

        要立足现实,不要去假设一些不可能的条件,比如:如果谁在去做这件事就好了,如果人数再多一些就好了,如果市场投入再大一些就好了,如果没有不利的事情出现就好了,……。做一些无谓的假设,只会浪费时间,延误战机,或为自己达不到目标找借口。要在现实的状态下开展工作,而且认为当下是最合适的环境,唯有如此,才能积极思考、正面应对。

        管理者认为员工队伍素质太差时,想一想,假设员工队伍素质提高到自己想象的水平,他们还会甘心于现有的岗位吗?自己还能当他的领导吗?如果一切都如自己所想,自己的能力与价值又如何去体现呢?再说,现有的环境,不正好是体现自己能力和锻炼自己的最佳舞台吗?这是多难得的自己施展才能和成长的环境!企业在市场中,就如同真实的作战环境,随时面临市场决战,不允许彩排,更不允许做条件假设。

        2、眼中的员工状态,其实就是自己的表象

        自己眼中公司员工状态如何,感受到他们是忠诚、是努力、是抱怨还是难以管理?在一个努力的人眼里,看到和吸引自己的都是别人的努力,别人的负面因素也无暇顾及,感受到的全是他们的努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反,一直心中不平,满是抱怨的人,也会吸引那些喜欢议论别人是非的人,结果眼中看到的抱怨越来越多,正面的因素在他眼里或者都视而不见。所以自己感受到他们的状态,其实就是自己的表象,只是我们看别人容易,读懂自己难。

        我们可以做一个测试,对同一个企业,不同员工的感受和评价肯定不同。企业还是那个企业,员工还是那些员工,为什么每个人的眼里看到的不同呢?这是因为每个员工的状态不同,看到的也会不同,相由心生就是如此。其实,别人就是一面镜子,照到的全是自己。我们总喜欢盯着别人找缺点,而很少从内心审视自己,所以只能用反推的方式才能有所感悟。当我们感觉越来越多的人都看不顺眼时,那一定是自己出了问题!

        3、特别不喜欢的,就是自己最需要提升的

        我们有时会特别不喜欢某人或者特不喜欢某人做的某事,这原因是什么呢?是别人的问题吗?他的这一点是所有人都反感的吗?不见得!既然不是所有的人不喜欢,那为什么自己不喜欢?问题出在哪里呢?那是因为自己有偏见,或者是自己小题大做,或者是自己的某种“性格缺陷”,从而造成了自己的不喜欢。

        比如员工经常和自己对着干,那是说明自己的人格魅力不够,或者能力没有得到其认同,或者自己平时也是对其如此,所以这些都是需要自己提升的方面;如果某人执行力差,经常拖拖拉拉,那是自己在管理上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如果员工经常以家庭有特殊原因而耽误一些事情,那是说明自己对员工关怀不够;当我们不能容忍别人非议自己时,那是自己确实有某方面的不足,而自己又没有觉察到;如此等等。当我们面对“不喜欢”时,恰恰就是发现了自己最需要提升的方面。

        4、把员工看成什么,他就是什么

        我们习惯给员工贴标签,能力是强是弱,工作积极还是懒散,与自己是敌是友。自己怎么判断,往往最终真的就如所料。心理学告诉我们,在给某人贴上标签时,我们的行为和态度也会对其发生微妙的变化。如认为某人是和自己对着干,那么在与其沟通时,自己的行为和举止就会表现出防备、不屑或敌意的态度,结果这些信息被对方捕捉到,对方也会同样为之。这个最初的“判断”是自己释放出去的,造成了弄“假”成真。再如我们认可某员工工作能力,就会多包容和鼓励,出现正强化;反之,认为员工能力不行,我们就喜欢批评和排挤,结果进行了负强化。其实这些标签,都是我们心里所预设出来的,并不代表真实。不然,为什么有的员工换了个工作环境,就表现出和原来判若两人呢?所以,总体上来说,应该相信每个员工都在努力创造一片自己的天地,我们要多鼓励、多肯定,多给员工贴正能量的标签。

        5、员工的彻底认同,只有靠感化

        不要认为企业有了规章制度,有了三项纪律八项注意什么的,就能让员工彻底的认同和遵守。表面的服从和内心的认同相差很远,表现在工作上就是规定的才去做,规定不到的就投机取巧,缺少了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制度越来越多,培训越来越多,员工并不一定买账,流失率的高低就可以作为参考。相当一部分比例的员工离职与其上司有直接关系。试想,员工都准备离职了,自己对其还能有什么影响力可言?

        员工的彻底认同,关键是领导者自己的魅力和专业技能,自己以身作则,让员工内心受到触动,这样的影响才持久,带来的执行力才会强。看那些对公司忠诚、贡献大的员工,有多少是管理出来的?只是表面上的一堆管理制度,没有感情的投入、魅力的影响,是很难让员工认同的。

        6、所有面临的问题,都是自己造成的

        有些管理者喜欢怨天尤人,总是羡慕别人天时地利人和,觉得自己身边的同仁或客户有意制造难题。其实每个人身边的所有环境都是自己经营的,发生的事情是好是坏,都与自己的积累有关,不然为什么不发生在其他人身上呢。自己所遇到的所有问题,都是自己造成的。

        比如管理者交代下属做一件事情,结果下属做砸了,惹出了麻烦。如果把原因归结到下属没有能力、不用心,然后狠狠的批评他一顿,结果呢?他并不一定听得进去,心里不服气,以后可能依然如故,甚至更糟。如果进行自我剖析:员工是自己安排的,是不是没有交代清楚,是否过程中间没有跟踪,或许自己对“识人”还需要技能上的提升,等等。下属看到领导自我批评了,也会分析他自身的原因,而不会再去想着推诿扯皮。如此这般,大家都只从自身找原因,以后就会杜绝此类事件。

        7、好“果”必定是早前种下的善“因”

        事情的发生必有因果,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现在的每一件事情必定会影响到将来。只不过现在的哪件会影响到未来的哪件很难一一对应,但可以肯定的是,天上不会无缘无故掉馅饼,现在的“果”必定是之前种下的“因”,好果归于善因。

        为什么会遇到很多麻烦事?那是因为之前,我们给别人添了麻烦!感觉员工与自己之间越来越难以合作了,就要好好反省自己对他种下了什么不好的“因”。有员工说,我招惹谁了,那么不好的事情落到自己头上?某某事件真是不公平……因果兑现时间不一,过程有的很漫长,导致很多人不容易相信。不要认为不公平,因为自己也可能是别人眼中不公平的造就者。

        8、心存侥幸的事件肯定会暴露

        管理者一定要做得正、行得直,不要有自私的行为缺陷,更不要认为自己处于领导岗位,一般员工发现不了。比如占公司便宜,背后非议他人,自己违反公司制度等,有些管理者自认为神不知鬼不觉,总觉得别人不会知道。人的心理有个弱点,在同样条件下,往往认为好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大,不好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概率很少,于是就形成了侥幸心理,“哪有那么巧?”但我们回想一下,总会发觉身边有人在“耍小聪明”,那就说明事情肯定会暴露的,如果领导者有某些“缺陷”也肯定会让员工知道。一旦被同事和下属发现,他们会想:领导不过如此嘛?!试想,以后怎么可能会让下属心服口服?

        心存侥幸的负能量事件要彻底杜绝,“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是中国的古训,不无道理。

        9、知易行难,所以更要重视“行”

        当前网络、微信、书店等各种什么励志文章、什么心灵鸡汤、什么正能量、什么技能方法的真是太多了,天天耳濡目染,可我们静下来想一下,自己的一些不好习惯或工作方式,又进步了多少呢?大多还是该怎么还是怎么,也没有发现生活中自己改变了多少,依然“我行我素”!春节晚会小品《扶不扶》中,那位给事故现场拍照的路人,是典型的只会说没有想到做的人。都知道“知易行难”,但关键还是要把所“知”,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而不能工作是一套,说辞又是另一套。

        10、成功很难复制,企业很难模仿

        一个企业的成功,可以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地方,但要注意企业的成功绝不是生搬硬套。企业市场环境不同,企业文化不同,员工组成不同,品牌使命不同,产品地位不同,多方面的差异就决定了成功的难以复制性!企业又不是完美的,要去模仿的,也可能恰是对方的弱点。结果弄的不伦不类,比葫芦画瓢,东施效颦,结果就可能南辕北辙。

        能够进入我们视线的企业往往是比较大的,在行业具有垄断性,比如QQ、京东商城、微信等这样的应用基本都具有排他性的,也就是说成功的企业只是极少数。把问题聚焦在别人身上是无意义的,看其他企业再多的精彩,也与自己无关。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研究自身企业的特色和个性,如何发挥自己的特色优势给予客户,才是比较脚踏实地的动作,而不是好高骛远的去思考比彩票还要低概率的所谓成功复制。

    View
  •     雁群在天空中飞翔,一般都是排成人字阵或一字斜阵,并定时交换左右位置。生物专家们经过研究后得出结论,即雁群这一飞行阵势是它们飞得最快最省力的方式,因为它们在飞行中后一只大雁的羽翼,能够借助于前一只大雁的羽翼所产生的空气动力,使飞行省力,一段时间后,它们交换左右位置,目的是使另一侧的羽翼也能借助于空气动力缓解疲劳。管理专家们将这种有趣的雁群飞翔阵势原理运用于管理学的研究,形象地称之为:“雁阵效应”。

        春来秋去的大雁在飞行时总是结队为伴,队形一会儿呈“一”字,一会呈“人”字。大雁为什么要编队飞行呢?

        大雁编队飞行产生一种空气动力学的作用,一群编成“人”字队形飞行的大雁,要比具有同样能量而单独飞行的大雁多飞70%的路程,也就是说,编队飞行的大雁能够借助团队的力量飞得更远——协同会增加70%的力量。

        雁阵效应”带给人们这样的启示:靠着团结协作精神,才使得候鸟凌空翱翔,完成长途迁徙。雁阵如此,管理建设亦如此,惟有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才能带领企业走得更远、更好。有了协调共融,阵中大雁就可以收到单独远行所不能有的效果。在雁阵中,雁阵的飞行是一个过程,其中组织运作的科学性和自身本能协作的精神性不仅具有美国企业管理模式,也全部包含了日本企业管理模式。通过飞行过程融合协调,实现了美、日“模式”的融合协调,所以雁阵成员才能取得比具有同样能量而单独飞行的大雁多飞70%路程的良好效果,实现管理界一直梦求的最佳效果:即1+1>2。

        “雁阵效应”揭示了管理工作中部门行为与全局行为之间的关系:这两种行为是彼此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全局行为的效能提高离不开部门行为的配合,例如整个雁阵要飞得快飞得省力,必须依靠每个雁子“位移”和“对齐”的配合;而全局行为效能提高后也就能够保证部门行为效能的提高,例如整个雁阵飞得快飞得省力后,每个雁子就可以借助其它雁子的羽翼所产生的空气动力,使自己的飞行更快更省力。联系我们的企业管理工作,就是要求整个企业的各个部门行为既要服从整个企业行为的要求,各个部门之间又要有协作精神,并通过追求部门行为和整个企业行为的和谐一致,来达到提高工作效能之目的。

        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交通、运输和通讯的发展,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技术进步速度的加快,国际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国际化和空前激烈的新阶段。在这个国际竞争新阶段的市场环境里,市场调节资源分配的重要性会更加重要。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是需要进行比较根本性的改革的。从另一方面来看,在新的高度激烈竞争、情况瞬息万变的市场上,如果决策不做到高度分权,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迟钝,其成功也是很难想象的。

        为了保证分权决策的良好效果,企业的职工必须具有良好的知识和技术素质,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自觉性。为了做到这一点,企业内部在劳动分工、利益分配等问题的处理上,都不能再沿袭传统的美国企业的模式,而必须像日本企业那样,吸收工人参加管理,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听取第一线普通职工的意见,保障工人在企业中的基本利益,同时加强对工人的培训。

        根据市场、企业的具体需要,协调组合美、日管理模式,应需使用,象雁阵一样,不断根据“体力”需求,及时、积极、灵活的变更领头雁,保证“领头雁”位置的模式的“体力”能够一直充沛,实现管理模式的优化组合,保障企业管理的先进性。简言之,要在新的市场条件下获得成功,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必须克服美日模式各自的不足,同时取其所长、用其所长,即保障管理的先进性,这样,使职工能来则安心,积极认真地为企业工作;去也容易和愉快,发挥好市场在调动企业分配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View
  • Share